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头孢孟多酯钠 | 42540-40-9

中文名称
头孢孟多酯钠
中文别名
头孢羟唑;7-D-(2-甲酰氧苯乙酰胺)-3-[(1-甲基-1H-四唑-5-基)硫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盐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头孢孟多酯钠化学式
CAS
42540-40-9
化学式
C19H18N6NaO6S2
mdl
——
分子量
513.5
InChiKey
FUWWBXJEMYXCMO-YCLOEFE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0-193°C
  • 溶解度:
    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3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20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11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R42/4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30032019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SDS

SDS:3ae2b41c10f533541a04551687dafb7a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头孢孟多酯钠是一种杀菌作用强的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兼有第一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某些优点,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抗菌谱广。头孢孟多酯钠的抗菌活性仅为头孢孟多的1/10~1/5,头孢孟多酯钠进入体内迅速水解为头孢孟多,所以两者在体内的抗菌作用基本相同。头孢孟多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活性与头孢噻吩和头孢唑林相仿,肠球菌属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耐药。本品对白喉杆菌和革兰阳性厌氧菌(厌氧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均有良好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活性较头孢噻吩和头孢唑林为强,部分产气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普鲁威登菌均对本品敏感。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本品也甚敏感,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耐药。其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使转肽酶酰化,抑制细菌中隔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壁黏肽成分的交叉联结,使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细菌形态变长,最后溶解和死亡。
头孢孟多酯钠化学名称为7-D-(2-甲酰氧苯乙酰胺)-3-〔(1-甲基-1H-四唑-5基)巯甲基〕-3-头孢烯-4-羧酸钠盐,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以及败血症、腹腔感染等。是由美国Lilly公司于1972年创制成功,1978年首先在英国上市,注射剂商品名为MANDOL,并由上海新先锋药业率先在国内上市;2004年初浙江永宁药业、海南灵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厂家开始仿制申报,2005年我国批准进口Yungjin Pharm.Co.,Ltd(韩国)头孢孟多酯钠原料药及台湾生达制药2个规格的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
头孢孟多酯钠结构式
图1为头孢孟多酯钠结构式本品经肌内或静脉给药在体内迅速水解为头孢孟多。肌内注射头孢孟多1g(即注射相当于1g头孢孟多的头孢孟多酯钠,下同),血药峰浓度(Cmax)于1小时后达到,为21.2mg/L,6小时的血药浓度为1.3mg/L。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小时)1g后即刻血药浓度分别为104.7 mg/L和53.9mg/L,15分钟后皆约下降一半,4小时后仅有微量,分别为0.19mg/L和0.06mg/L。头孢孟多的分布容积(Vd)为0.16L/kg。动物注射本品后,药物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心、肺、肝、脾、胃、肠、生殖器官等脏器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8%~24%,肾、胆汁和尿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血药浓度的2倍、4.6倍和145倍。胆汁中浓度为141~325mg/L,腹水、心包液和关节液中为5.5~25mg/L。当脑膜有炎症时,本品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其脑脊液中浓度与蛋白量有关。细菌性脑膜炎病人按体重静脉注射33mg/kg,脑脊液蛋白低于或高于100mg/mL时,药物浓度分别为0~0.62mg/L和0.57~7.4mg/L。蛋白结合率为78%。正常成人肌内注射和静脉给药的血消除半衰期为0.5~1.2小时。肾功能中度和重度减退病人的血消除半衰期分别延长至3小时和10小时以上。本品在体内不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自尿中以原形排出。肌内注射1g后0~3小时的尿药浓度在3000mg/L以上,24小时的排出量为61%。静脉给药后24小时的尿排泄量为70%~90%。少量(0.08%)可经胆汁中排泄,胆汁中可达有效治疗浓度。口服丙磺舒可增加本品的血药浓度并延长半衰期。腹膜透析清除本品的效能差,透析12小时只能清除给药量的3.9%;血液透析的清除率较高,重度肾功能损害经血液透析后,半衰期可缩短至6.2小时。以7-ATCA(2)为起始原料,选用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的N,O-双三甲硅基乙酰胺(3)作为硅烷基化保护试剂,再与甲酰基扁桃酰氯(5)反应,水解得到头孢孟多酯酸(6),不经分离成盐反应得到产品化合物(1)。
头孢孟多酯钠的反应路线图
图1为头孢孟多酯钠的反应路线图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所致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及败血症、腹腔感染。1.过敏反应:可见药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药物热等。
2.肝脏: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一过性升高。
3.肾脏:少见可逆性肾损害,如血清肌酸酐和血尿素氮升高。
4.血液:少数患者大剂量用药时,由于本品干扰维生素K在肝中的代谢,可致低凝血因子Ⅱ 血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时间延长等,多见于肾功能减退者。
5.其他:肌注或静脉给药时可致注射部位疼痛,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1.对本品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有青霉素类药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
2.对青霉素过敏者、肾功能减退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或假膜性肠炎者等慎用。
3.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不宜用;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须调整剂量;新生儿和早产儿不推荐使用。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可呈假阳性;直接抗球蛋白实验可呈阳性。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检查或监测: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肾功能减退者大剂量用药时,应检测出血、凝血时间。
6.注射用溶液的配制:肌注溶液,每1g本品加3ml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深部肌注;静注用溶液,每1g本品至少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ml,缓慢静注;静滴用溶液,每1g本品加灭菌注射用水10ml溶液,再加适量输液(如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与丙磺舒合用,可增加本品的血药浓度,并延长半衰期。
2.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合用,对某些革兰阳性杆菌可呈协同抗菌作用,但不能在同一容器内混合,应分别给药,否则降低两者疗效。
3.与产生低凝血因子Ⅱ血症、血小板减少症或胃肠道溃疡的药物同用,可干扰凝血功能和增加出血危险。
4.与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呋塞米、依他尼酸合用,可能增加肾毒性。
5.不能与酒或乙醇制剂同用,以免引起戒酒样反应。
6.本品注射剂含有碳酸钠,不宜与含钙或镁的溶液(如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沉淀。
有关头孢孟多酯钠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代动力学、合成路线、用途、注意事项等是由Chemicalbook的东方编辑整理。(2016-03-02)肌注:一般用量,每日2~8g,分3~4次深部肌注,最高剂量不超过12g。皮肤感染,无并发症的肺炎和尿路感染,每次0.5~1g,每6小时1次。
静注或静滴:一般用量,每日2~8g,分3~4次,静滴或缓慢静注(3~5分钟);皮肤感染,无并发症的肺炎或尿路感染,同肌注。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

同类化合物

(6R,7R)-7-苯基乙酰胺基-3-[(Z)-2-(4-甲基噻唑-5-基)乙烯基]-3-头孢唑啉-4-羧酸二苯甲基酯 顺式-4-(2,2-二甲氧基乙基)-3-邻苯二甲酰-2-氮杂环丁酮 顺式-3-氨基-1-(2,4-二甲氧基苄基)-4-甲氧羰基-2-氮杂环丁酮 顺式-1-(对甲苯基)-3-苄氧基-4-(对茴香基)-氮杂环丁烷-2-酮 顺式-1,4-二苯基-3-(甲基苯基氨基)-2-氮杂环丁酮 青霉酰聚赖氨酸 青霉素钾 青霉素钠 青霉素酶液体 青霉素杂质F氢化物 青霉素杂质C 青霉素亚砜酯(GESO) 青霉素V二苄乙二胺 青霉素G衍生物 青霉素G甲酯 青霉素G甲酯 青霉素G-D7 青霉素 V 钠 阿那白滞素 阿莫西林钠 阿莫西林三水合物 阿莫西林 阿立必利D5 阿度西林 铜(2+)酞菁-29,30-二负离子-2-(二甲氨基)乙醇(1:1:1) 钾(2S,5R,6R)-6-[[2-[(E)-3-氯丁-2-烯基]巯基乙酰基]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酯 钠6-[[3-(2-氯-6-氟苯基)-5-甲基1,2-恶唑-4-羰基]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盐水合物 钠(6S,7R)-3-(羟基甲基)-7-甲氧基-8-氧代-7-[(2-噻吩基乙酰基)氨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酯 钠(6R,7R)-7-[[(2Z)-2-(2-氨基-1,3-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基]氨基]-8-氧代-3-[(2S)-四氢呋喃-2-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酯 钠(2S,5R,6R)-6-[(2-叠氮基-2-苯基乙酰基)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盐 酞氨西林 赖氨酸氯尼辛 萘夫西林钠 萘夫西林钠 萘夫西林杂质 苯磺酸,2-[(2-羟基-1-萘基)偶氮]-5-甲基-,盐(2:1)钡 苯甘孢霉素亚砜 苯氧乙基青霉素钾 苯并[b]噻吩-3-羧酸,2-[3-氯-2-(4-硝基苯基)-4-羰基-1-吖丁啶基]-4,5,6,7-四氢-,乙基酯 苯唑西林钠 苯唑西林杂质1 舒巴坦杂质19 舒他西林 脱乙酰基戊二酰 7-氨基头孢烷酸 脱乙酰基头孢噻肟 肟莫南 羰苄西林苯酯钠 美罗培南钠盐 美罗培南 美洛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