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S)-3-(2,2-dimethoxyethyl)-4-methylpent-4-enoate | 1252005-0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S)-3-(2,2-dimethoxyethyl)-4-methylpent-4-en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3S)-3-(2,2-dimethoxyethyl)-4-methylpent-4-enoate
methyl (S)-3-(2,2-dimethoxyethyl)-4-methylpent-4-enoate化学式
CAS
1252005-04-1
化学式
C11H20O4
mdl
——
分子量
216.277
InChiKey
LKKJNGPXKFUMQY-SECBINF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3
  • 拓扑面积:
    4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S)-3-(2,2-dimethoxyethyl)-4-methylpent-4-enoate二异丁基氢化铝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R)-3-(2,2-dimethoxyethyl)-4-methylpent-4-enal
    参考文献:
    名称:
    对含氧和不饱和呋喃类花键类大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前旋苯甲酰脲,雷莫斯瓦尔利特和扁桃酸酯的前体
    摘要:
    描述了一种合成氧化呋喃类天花类化合物的新方法,以丹尼利德3为例。该方法的特征是分子间的Knoevenagel型缩合以及分子内的醛醇缩合,分别形成了初始目标化合物14中的呋喃环和内酯环。描述了异构化C13–C14双键或在14中的C11–C12引入烯键,分别导致结构3和8的努力。
    DOI:
    10.1016/j.tetlet.2010.07.102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邻位二醇法全合成 Molestin E、ent-Sinulaceembranolide A 和 ent-Sinumaximol A
    摘要:
    呋喃西松内酯 (FC) 摩尔素 E、 ent -sinulacembranolide A 和ent -sinumaximol A 的收敛全合成在最长线性序列 (LLS) 中通过 20-21 个步骤实现。结构单元通过呋喃金属化序列偶联,大环化合物的形成受到椎名内酯化的影响。主要目标 Molestin E 在后期被精心设计成 12 种新型 FC 化合物。
    DOI:
    10.1002/chem.20220246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studies on polymaxenolides: model studies for constructing dihydropyran portion and synthesis of lower portion
    作者:Yutaka Matsuda、Masaya Kato、Tomonori Kawaguchi、Takayuki Koyama、Yoko Saikawa、Masaya Nakata
    DOI:10.1016/j.tet.2013.12.076
    日期:2014.2
    With a goal of the total synthesis of polymaxenolide, the first hybrid marine natural product, the model studies for constructing the dihydropyran por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ly proposed biosynthesis (C-C bond formation followed by dehydrative cyclization) and the synthesis of the lower portion (the C1-C3, C7-C17 portion) based on an iodide-induced Morita-Baylis-Hillman type reaction (a three-component assembly) followed by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are described. (C) 2014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