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92191-8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92191-85-8
化学式
C23H34N2O3
mdl
——
分子量
386.535
InChiKey
ZZKYAVGHBRQCNT-STZFKDT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8
  • 重原子数:
    28.0
  • 可旋转键数:
    10.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71.19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symmetric bilirubin analogues with varying length alkanoic acids. Enantioselectivity by human serum albumin
    摘要:
    对称的美索胆红素-XIIIα类似物,其丙酸基团缩短至醋酸或延长至十一酸,显示出在pH 7.5缓冲的水溶液中(含1-5%二甲基亚硫酰胺(DMSO)共溶剂)在存在人血清白蛋白(HSA)时的诱导圆二色性(ICD)。CD光谱显示出双标志的Cotton效应,具体为: ωÎεmax434 = +87,ωÎεmax389 = -54(醋酸),ωÎεmax436 = +37,ωÎεmax388 = -42(丙酸),ωÎεmax420 = -15,ωÎεmax370 = +8(丁酸),[ωÎεmax433 = -97,ωÎεmax388 = +89(30%水-混合DMSO)],ωÎεmax449 = +6,ωÎεmax397 = -46(戊酸),ωÎεmax440 = +57,ωÎεmax392 = -96(癸酸),ωÎεmax440 = +15,ωÎεmax393 = -21(辛酸)以及ωÎεmax448 = +18,ωÎεmax385 = -31(十一酸)。这些值源于色素体构象(即激子耦合)和蛋白质的手性选择性(即对特定胆红素对映体的偏好)。醋酸到丁酸、辛酸和十一酸复合物的UV-VIS光谱形状相似,除了主带外还有一个肩带,类似于胆红素-IXα与HSA复合物的特征,表明所有复合物具有类似的折叠构象。而戊酸和癸酸复合物的光谱则更对称且红移,暗示出更扩展的构象。在这两系列中观察到的实验CD值被解释为蛋白质的不同手性选择性,其中右手的醋酸和癸酸对映体最适合蛋白质结合位点(ωωε约为150),而蛋白质对右手的丙酸对映体的偏好较低(ωωε约为80),对右手的戊酸、辛酸和十一酸对映体的偏好更低(ωωε约为50),但对左手的丁酸对映体的偏好则是最低的(ωωε约为24)。 在水缓冲液中复合(与未复合的色素在甲醇中比较)各复合物在UV-VIS光谱上观察到的差异, 即谱移(醋酸到丁酸和十一酸为7-11 nm,戊酸为12 nm,癸酸和辛酸为16-18 nm)和形状(戊酸和癸酸由两个跃迁减少为一个——而其他则没有)反映了蛋白质诱导的色素构象变化。这些变化在癸酸和辛酸的类似物中尤为明显。综合来看,本研究结果表明,C8和C12的烷基酸链长度对于确定色素构象以及蛋白质的手性选择性(通过特定的色素-蛋白质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并且与先前的建议一致,即这些相互作用可能涉及至少一个盐桥和氢键。 还研究了诸如在溶液中作为载体使用的DMSO百分比和缓冲液性质等其他参数对每个红素-HSA复合物ICD的影响。令人惊讶的是,DMSO的含量从3%增加到30%时,观察到的丁酸和(在较小程度上)丙酸、十一酸复合物的CD发生了剧烈变化。这被解释为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选择性变化。
    DOI:
    10.1039/a604897h
  • 作为产物:
    描述:
    8-des-ethylkryptopyrromethen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氯化铝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49.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symmetric bilirubin analogues with varying length alkanoic acids. Enantioselectivity by human serum albumin
    摘要:
    对称的美索胆红素-XIIIα类似物,其丙酸基团缩短至醋酸或延长至十一酸,显示出在pH 7.5缓冲的水溶液中(含1-5%二甲基亚硫酰胺(DMSO)共溶剂)在存在人血清白蛋白(HSA)时的诱导圆二色性(ICD)。CD光谱显示出双标志的Cotton效应,具体为: ωÎεmax434 = +87,ωÎεmax389 = -54(醋酸),ωÎεmax436 = +37,ωÎεmax388 = -42(丙酸),ωÎεmax420 = -15,ωÎεmax370 = +8(丁酸),[ωÎεmax433 = -97,ωÎεmax388 = +89(30%水-混合DMSO)],ωÎεmax449 = +6,ωÎεmax397 = -46(戊酸),ωÎεmax440 = +57,ωÎεmax392 = -96(癸酸),ωÎεmax440 = +15,ωÎεmax393 = -21(辛酸)以及ωÎεmax448 = +18,ωÎεmax385 = -31(十一酸)。这些值源于色素体构象(即激子耦合)和蛋白质的手性选择性(即对特定胆红素对映体的偏好)。醋酸到丁酸、辛酸和十一酸复合物的UV-VIS光谱形状相似,除了主带外还有一个肩带,类似于胆红素-IXα与HSA复合物的特征,表明所有复合物具有类似的折叠构象。而戊酸和癸酸复合物的光谱则更对称且红移,暗示出更扩展的构象。在这两系列中观察到的实验CD值被解释为蛋白质的不同手性选择性,其中右手的醋酸和癸酸对映体最适合蛋白质结合位点(ωωε约为150),而蛋白质对右手的丙酸对映体的偏好较低(ωωε约为80),对右手的戊酸、辛酸和十一酸对映体的偏好更低(ωωε约为50),但对左手的丁酸对映体的偏好则是最低的(ωωε约为24)。 在水缓冲液中复合(与未复合的色素在甲醇中比较)各复合物在UV-VIS光谱上观察到的差异, 即谱移(醋酸到丁酸和十一酸为7-11 nm,戊酸为12 nm,癸酸和辛酸为16-18 nm)和形状(戊酸和癸酸由两个跃迁减少为一个——而其他则没有)反映了蛋白质诱导的色素构象变化。这些变化在癸酸和辛酸的类似物中尤为明显。综合来看,本研究结果表明,C8和C12的烷基酸链长度对于确定色素构象以及蛋白质的手性选择性(通过特定的色素-蛋白质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并且与先前的建议一致,即这些相互作用可能涉及至少一个盐桥和氢键。 还研究了诸如在溶液中作为载体使用的DMSO百分比和缓冲液性质等其他参数对每个红素-HSA复合物ICD的影响。令人惊讶的是,DMSO的含量从3%增加到30%时,观察到的丁酸和(在较小程度上)丙酸、十一酸复合物的CD发生了剧烈变化。这被解释为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选择性变化。
    DOI:
    10.1039/a604897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