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ydroxybenzoic acid N'-(4-benzyloxybenzoyl)-hydrazine | 881639-9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hydroxybenzoic acid N'-(4-benzyloxybenzoyl)-hydrazine
英文别名
——
4-hydroxybenzoic acid N'-(4-benzyloxybenzoyl)-hydrazine化学式
CAS
881639-97-0
化学式
C21H18N2O4
mdl
——
分子量
362.385
InChiKey
OKLVQDZXSIUEO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05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87.66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hydroxybenzoic acid N'-(4-benzyloxybenzoyl)-hydrazine吡啶氯化亚砜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2.0h, 生成 4-(5-(4-hydroxy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yl-3,4,5-tris(hexadecyloxy)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电场和光响应恶二唑弯核聚链状液晶
    摘要:
    聚链状液晶(LC)由刚性芳香核和两端柔性链组成,烷基链工程是控制其自组装纳米结构的有效方法。将刺激响应分子单元纳入聚链状结构的设计中是开发新型功能液晶材料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具有烷氧基偶氮苯末端的新型恶二唑基弯核四链状液晶的设计和合成。这些化合物根据末端链的长度形成 3D 双连续立方 (Cub bi ) 或柱状相。最短的同系物显示出双螺旋型的Cub bi相 (Cub bi / Ia d ) 和具有I 23 空间群的三网络相(Cub bi / I 23)。较长的同系物形成六方柱状液晶相。这种柱状相可以通过在施加的电场下冷却熔融样品来排列,并且排列归因于恶二唑环引起的介电极化。此外,氟化偶氮苯的掺入促进了柱状液晶相内从无规状态到对齐状态的取向转变。利用紫外线照射,我们通过偶氮苯单元的可逆反式到顺式光异构化成功地修饰了液晶相结构。这些发现强调了所报告材料在信息存储设备中的潜在应用。
    DOI:
    10.1039/d3tc04349e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Enantioselective segregation in achiral nematic liquid crystals
    摘要:
    难以捉摸的双轴向向列型液晶相,最近在一组取代的1,3,4-噁二唑化合物家族中被发现。我们对这些材料的调查显示,非手性的双轴向列相能分离成具有相反手性的区域,从而展示了这种类液态的列向相具备了集合体的特性。
    DOI:
    10.1039/b503846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