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diethyl 2-(1-methyl-5-nitro-1H-imidazol-2-yl-(methylen)-3-oxobutan)amide | 1135532-7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diethyl 2-(1-methyl-5-nitro-1H-imidazol-2-yl-(methylen)-3-oxobutan)amide
英文别名
——
N,N-diethyl 2-(1-methyl-5-nitro-1H-imidazol-2-yl-(methylen)-3-oxobutan)amide化学式
CAS
1135532-73-8
化学式
C13H18N4O4
mdl
——
分子量
294.31
InChiKey
AOHHBGBTDUWEF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7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98.3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diethyl 2-(1-methyl-5-nitro-1H-imidazol-2-yl-(methylen)-3-oxobutan)amidebenzyl 3-aminocrotonate异丙醇 为溶剂, 以11.43%的产率得到benzyl 5-(diethyl carbamoyl)2,6-dimethyl-4-(1-methyl-5-nitro-1H-imidazol-2-yl)-1,4-dihydropyridine-3-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具有不同酯取代基和二乙基氨基甲酰基基团的新型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结核病是全世界主要的传染性死亡原因。由于担心分枝杆菌表现出对大多数常用药物的抗药性,因此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来引入新的抗结核药。最近的研究表明,具有亲脂性基团的1,4-二氢吡啶-3,5-二氨基甲酰基衍生物具有显着的抗结核活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合成了1,4-二氢吡啶的新衍生物,其中在DHP环的C-3和C-5中取代了不同的烷基和芳基酯以及二乙基氨基甲酰基。另外,硝基咪唑环是C-4位的取代基。这些不对称类似物是使用Meyer报告的方法通过改良的Hantzsh反应合成的。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结核活性被评估。结果表明,含有芳族酯的化合物比烷基化合物更有效。最强效的芳族化合物(R = 3-苯基丙基)具有与参考化合物异烟肼(INH)(MIC = 1μmol/ ml)相当的抗结核活性(MIC = 1μmol/ ml)。构象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SAR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的亲脂性和可旋转键的增加导致抗结核活性的增加。
    DOI:
    10.1016/j.bmc.2008.12.07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具有不同酯取代基和二乙基氨基甲酰基基团的新型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结核病是全世界主要的传染性死亡原因。由于担心分枝杆菌表现出对大多数常用药物的抗药性,因此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来引入新的抗结核药。最近的研究表明,具有亲脂性基团的1,4-二氢吡啶-3,5-二氨基甲酰基衍生物具有显着的抗结核活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合成了1,4-二氢吡啶的新衍生物,其中在DHP环的C-3和C-5中取代了不同的烷基和芳基酯以及二乙基氨基甲酰基。另外,硝基咪唑环是C-4位的取代基。这些不对称类似物是使用Meyer报告的方法通过改良的Hantzsh反应合成的。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结核活性被评估。结果表明,含有芳族酯的化合物比烷基化合物更有效。最强效的芳族化合物(R = 3-苯基丙基)具有与参考化合物异烟肼(INH)(MIC = 1μmol/ ml)相当的抗结核活性(MIC = 1μmol/ ml)。构象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SAR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的亲脂性和可旋转键的增加导致抗结核活性的增加。
    DOI:
    10.1016/j.bmc.2008.12.07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