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4-acetamidophenyl)-4-[4-(dimethylamino)phenyl]-6-methyl-2-oxo-3,4-dihydro-1H-pyrimidine-5-carboxamide | 1325237-2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4-acetamidophenyl)-4-[4-(dimethylamino)phenyl]-6-methyl-2-oxo-3,4-dihydro-1H-pyrimidine-5-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
N-(4-acetamidophenyl)-4-[4-(dimethylamino)phenyl]-6-methyl-2-oxo-3,4-dihydro-1H-pyrimidine-5-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1325237-22-6
化学式
C22H25N5O3
mdl
——
分子量
407.472
InChiKey
DWTDKCNSWHGMM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103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4-(乙酰基氨基)苯基]-3-氧代丁酰胺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尿素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53%的产率得到N-(4-acetamidophenyl)-4-[4-(dimethylamino)phenyl]-6-methyl-2-oxo-3,4-dihydro-1H-pyrimidine-5-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抗衰老剂的合成与生物学评价
    摘要:
    利什曼原虫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属的原生动物寄生虫引起的一组疾病。尽管在了解该寄生虫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利什曼原虫病的首选治疗仍然依赖于50年前开发的五价锑。这些药物具有潜在毒性,通常无效。耐药性的蔓延,再加上可用的抗疟药的其他缺点,强调了开发新的有效,安全的抗利什曼病药物的重要性。此处报道的研究是为了研究新型取代的1,2,3,4-四氢嘧啶-5-羧酰胺(I)或卡巴肼(II)的抗菌活性)在体内和体外对抗大利什曼原虫的类似物。所有测试的化合物均显示体外抗疟疾活性,但只有4种化合物在瑞士品系白化病小鼠模型中显示体内活性,这是通过皮肤病变的临床治愈,寄生虫作用显着降低的寄生虫作用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揭示的。
    DOI:
    10.1007/s00044-010-9532-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novel class as antileishmanial agent
    作者:M. N. S. Saudi、M. M. A. El-Semary、R. Y. Elbayaa、M. I. Jaeda、M. M. Eissa、E. I. Amer、N. M. Baddour
    DOI:10.1007/s00044-010-9532-x
    日期:2012.2
    other shortcoming of the available antileishmanial drug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new effective, and safe drugs against leishmaniasis. The study reported here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the antileishmanial activity of novel substituted 1,2,3,4-tetrahydropyrimidine-5-carboxamide (I) or cabohydrazide (II) analogs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against Leishmania major. All tested compounds showed
    利什曼原虫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属的原生动物寄生虫引起的一组疾病。尽管在了解该寄生虫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利什曼原虫病的首选治疗仍然依赖于50年前开发的五价锑。这些药物具有潜在毒性,通常无效。耐药性的蔓延,再加上可用的抗疟药的其他缺点,强调了开发新的有效,安全的抗利什曼病药物的重要性。此处报道的研究是为了研究新型取代的1,2,3,4-四氢嘧啶-5-羧酰胺(I)或卡巴肼(II)的抗菌活性)在体内和体外对抗大利什曼原虫的类似物。所有测试的化合物均显示体外抗疟疾活性,但只有4种化合物在瑞士品系白化病小鼠模型中显示体内活性,这是通过皮肤病变的临床治愈,寄生虫作用显着降低的寄生虫作用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揭示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