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bis(pentylsulfanyl)-6,7-[3,6-bis(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benzo]tetrathiafulvalene | 596815-0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bis(pentylsulfanyl)-6,7-[3,6-bis(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benzo]tetrathiafulvalene
英文别名
[2-[4,5-bis(pent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4-[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1,3-benzodithiol-7-yl]oxy-tert-butyl-diphenylsilane
2,3-bis(pentylsulfanyl)-6,7-[3,6-bis(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benzo]tetrathiafulvalene化学式
CAS
596815-00-8
化学式
C52H62O2S6Si2
mdl
——
分子量
967.63
InChiKey
MBTMMKNQXQUOQ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34
  • 重原子数:
    62.0
  • 可旋转键数:
    18.0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18.4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8.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融合四硫富瓦烯和对苯醌的D-A Dyad和A-D-A Triad
    摘要:
    新型融合的供体-受体二元体(TTF-Q或D-A)和受体-供体-受体三联体(Q-TTF-Q或A-D-A)结合了供体四硫富瓦烯(TTF)和受体对苯并醌(Q )已合成。这些分子的溶液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出低能量吸收带,这归因于两个拮抗单元之间的分子内电荷转移。通过循环伏安法显示了供体和受体部分可逆的氧化和还原波的存在,与TTF /醌单元的比例一致。通过光学和ESR光谱法监测由这些化合物分别在(电)化学氧化和还原时获得的阳离子自由基和阴离子自由基的连续生成。该阴离子自由基Q-TTF-Q - •三单元组被证明是具有温度依赖性分子内电子转移的II类混合价体系。还讨论了这些熔融系统在交替的A-D-A单元的混合堆栈中重叠的晶体学趋势。
    DOI:
    10.1021/jo035689f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融合四硫富瓦烯和对苯醌的D-A Dyad和A-D-A Triad
    摘要:
    新型融合的供体-受体二元体(TTF-Q或D-A)和受体-供体-受体三联体(Q-TTF-Q或A-D-A)结合了供体四硫富瓦烯(TTF)和受体对苯并醌(Q )已合成。这些分子的溶液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出低能量吸收带,这归因于两个拮抗单元之间的分子内电荷转移。通过循环伏安法显示了供体和受体部分可逆的氧化和还原波的存在,与TTF /醌单元的比例一致。通过光学和ESR光谱法监测由这些化合物分别在(电)化学氧化和还原时获得的阳离子自由基和阴离子自由基的连续生成。该阴离子自由基Q-TTF-Q - •三单元组被证明是具有温度依赖性分子内电子转移的II类混合价体系。还讨论了这些熔融系统在交替的A-D-A单元的混合堆栈中重叠的晶体学趋势。
    DOI:
    10.1021/jo035689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pproaches to Fused Tetrathiafulvalene/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Systems
    作者:Fréderic Dumur、Xavier Guégano、Nicolas Gautier、Shi-Xia Liu、Antonia Neels、Silvio Decurtins、Piétrick Hudhomme
    DOI:10.1002/ejoc.200900985
    日期:2009.12
    p-benzoquinone-TTF-p-benzoquinone triad with malononitrile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avoid the well-known Michael 1,4-addition onto the quinone moiety, cyclopentadiene or cyclohexadiene units were incorporated as protecting groups through [4+2] Diels–Alder cycloadditions. On the one hand, aromatization leading to fused 2-thioxo-1,3-dithiole-hydroquinones
    在寻找醌部分转化为相应的四基对醌二甲烷 (TCNQ) 系统时,2-代-1,3-二醇-对苯醌系统、TTF-对苯醌二元组和 p 的 Knoevenagel 型缩合-苯醌-TTF-p-苯醌三联体与丙二腈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众所周知的迈克尔 1,4-加成到醌部分,环戊二烯或环己二烯单元作为保护基团通过 [4+2] Diels-Alder 环加成加入。一方面,在乙酸吡啶的存在下观察到导致稠合的 2-thioxo-1,3-dithiole-hydroquinones 的芳构化。另一方面,随着亲核丙二腈阴离子的使用,1,3-二醇部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开环过程,提供稳定的乙烯酮亚胺。最后,通过在 (IV) 和吡啶作为 Lehnert 试剂的存在下用丙二腈处理,成功地将 1,3-二醇-对苯醌转化为相应的 TCNQ 系统。所有新的 TCNQ 衍生物都得到了明确的表征。到目前为止,将此类实验条件应用于受保护的
  •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Mediated by a Tetrathiafulvalene Bridge in a Purely Organic Mixed-Valence System
    作者:Nicolas Gautier、Frédéric Dumur、Vega Lloveras、José Vidal-Gancedo、Jaume Veciana、Concepció Rovira、Piétrick Hudhomme
    DOI:10.1002/anie.200250587
    日期:2003.6.2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p)-2-(叔丁硫基)-1-(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1E)-1-{4-[(4-氨基苯基)硫烷基]苯基}乙酮肟 颜料红88 颜料紫36 顺式-1,2-二(乙硫基)-1-丙烯 非班太尔-D6 雷西那得中间体 阿西替尼杂质J 阿西替尼杂质C 阿西替尼杂质4 阿西替尼杂质 阿西替尼 阿拉氟韦 阿扎毒素 阿嗪米特 阔草特 银(I)(6-氨基-2-(甲硫基)-5-亚硝基嘧啶-4-基)酰胺水合物 钾三氟[3-(苯基硫基)丙基]硼酸酯(1-) 邻甲苯基(对甲苯基)硫化物 避虫醇 连翘脂苷B 还原红 41 还原紫3 还原桃红R 达索尼兴 辛硫醚 辛-1,7-二炔-1-基(苯基)硫烷 西嗪草酮 萘,2-[(2,3-二甲基苯基)硫代]- 莫他哌那非 茴香硫醚 苯醌B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甲基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6-二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2-[(2-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氯-4-[(4-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乙硫基)- 苯酚,3,5-二[(苯基硫代)甲基]- 苯胺,4-[5-溴-3-[4-(甲硫基)苯基]-2-噻嗯基]- 苯胺,3-氯-4-[(1-甲基-1H-咪唑-2-基)硫代]- 苯胺,2-[(2-吡啶基甲基)硫代]- 苯硫醚-D10 苯硫胍 苯硫基乙酸 苯硫代磺酸S-(三氯乙烯基)酯 苯甲醇,2,3,4,5,6-五氟-a-[(苯基硫代)甲基]-,(R)- 苯甲酸,3-[[2-[(二甲氨基)甲基]苯基]硫代]-,盐酸 苯甲胺,5-氟-2-((3-甲氧苯基)硫代)-N,N-二甲基-,盐酸 苯甲二硫酸,4-溴苯基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