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6-phenylhex-3-en-5-yn-2-ol | 56963-5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6-phenylhex-3-en-5-yn-2-ol
英文别名
——
(E)-6-phenylhex-3-en-5-yn-2-ol化学式
CAS
56963-50-9
化学式
C12H12O
mdl
——
分子量
172.227
InChiKey
YDRNTNLTAKRHFD-FNORWQN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20-130 °C(Press: 0.4 Torr)
  • 密度:
    1.05±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8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20.2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6-phenylhex-3-en-5-yn-2-ol4-二甲氨基吡啶 作用下, 以 乙醚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1,5-(SN'')-烯炔乙酸酯和环氧乙烷与有机铜酸盐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乙烯基丙二烯
    摘要:
    具有不同取代模式的烯炔乙酸酯 2、4、6 和 8 以及烯炔环氧乙烷 10 在 1,5-(SN2'')-取代下与有机铜酸盐区域选择性地反应以提供乙烯基丙二烯 11 和 12。使用二甲基铜酸锂,还原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源自氢化物离子(正式)转移到基材上的乙烯基丙二烯。产品通常以 (E/Z) 异构体的混合物形式获得;然而,偶尔会形成纯 (E)-乙烯基丙二烯。1,5-取代也可以用催化量的铜试剂进行。手性醋酸烯炔(S)-2a与tBu2CuLi·LiCN的反应对映选择性地进行,使这种转化构成了远程立体控制的新案例。
    DOI:
    10.1002/(sici)1099-0690(199901)1999:1<267::aid-ejoc267>3.0.co;2-v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丙炔醛 在 zinc di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E)-6-phenylhex-3-en-5-yn-2-ol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1,5-(SN'')-烯炔乙酸酯和环氧乙烷与有机铜酸盐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乙烯基丙二烯
    摘要:
    具有不同取代模式的烯炔乙酸酯 2、4、6 和 8 以及烯炔环氧乙烷 10 在 1,5-(SN2'')-取代下与有机铜酸盐区域选择性地反应以提供乙烯基丙二烯 11 和 12。使用二甲基铜酸锂,还原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源自氢化物离子(正式)转移到基材上的乙烯基丙二烯。产品通常以 (E/Z) 异构体的混合物形式获得;然而,偶尔会形成纯 (E)-乙烯基丙二烯。1,5-取代也可以用催化量的铜试剂进行。手性醋酸烯炔(S)-2a与tBu2CuLi·LiCN的反应对映选择性地进行,使这种转化构成了远程立体控制的新案例。
    DOI:
    10.1002/(sici)1099-0690(199901)1999:1<267::aid-ejoc267>3.0.co;2-v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1,<i>n</i>-Rearrangement of Allylic Alcohols Promoted by Hot Water: Applica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Navenone B, a Polyene Natural Product
    作者:Pei-Fang Li、Heng-Lu Wang、Jin Qu
    DOI:10.1021/jo5004086
    日期:2014.5.2
    n-rearrangement (n = 3, 5, 7, 9) of allylic alcohols. In some cases, the rearrangement reactions joined isolated C–C double or triple bonds to generate conjugated polyene or enyne structure motifs. We used the 1,3-rearrangement reaction of an allylic alcohol in hot water as part of an attractive new strategy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polyene natural product navenone B by iterative use of a Grignard reaction
    首次报道,作为弱酸性催化剂的热有效地促进了烯丙醇的1,n重排(n = 3、5、7、9 )。在某些情况下,重排反应会连接孤立的C双键或C键,从而生成共轭多烯或烯结构的基序。我们使用了烯丙醇在热中的1,3-重排反应作为通过反复使用格利雅(Grignard)反应构建多烯天然产物navenone B的有吸引力的新策略的一部分,将所得烯丙基的1,3-重排酒精和随后氧化的重排产物。
  • Homo- and Cross-Coupling of Phenylacetylenes and α-Hydroxyacetylenes Catalyzed by a Square-Planar Rhodium Monohydride
    作者:Laura A. de las Heras、Miguel A. Esteruelas、Montserrat Oliván、Enrique Oñate
    DOI:10.1021/acscatal.4c00264
    日期:2024.6.7
    phenylacetylene before complet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3 to 4. The reaction leads to Rh(E)–CH═CHPh}(C≡CPh)2κ3-P,O,P-[xant(PiPr2)2]} (5), which reductively eliminates (E)-1,4-diphenyl-1-buten-3-yne to regenerate 3. Complexes 3, 4, and 5 constitute a cycle for head-to-head dimerization of phenylacetylene. Consequently, complex 1 promotes the catalytic homocoupling of terminal alkynes to (E)-enynes, including
    苯乙炔的 C-C 三键经历 RhHκ 3 -P,O,P-[xant(PPr 2 ) 的 Rh-H 键的反马尔可夫尼科夫加成 2 ]} (1; xant(PPr 2 ) 2 = 9,9-二甲基-4,5-双(二异丙基膦)呫吨) 得到 Rh (E)–CH=CHPh}κ 3 -P,O,P-[xant(PPr 2 ) 2 ]} (2),与第二个炔分子反应生成 Rh(CeqCPh)κ 3 -P,O,P-[xant(PPr 2 ) 2 ]} (3) 和苯乙烯在从1到2的转变完成之前。 3的属中心与另一个炔分子的C(sp)–H键氧化加成,生成RhH(C≡CPh) 2 κ 3 -P,O ,P-[xant(PPr 2 ) 2 ]} (4),在完成从 3 到 4 的转变之前,它还会与更多的苯乙炔反应。该反应生成 Rh( E)–CH=CHPh}(C=CPh) 2 κ 3 -P,O,P-[xant(PPr
  • “Remote Stereocontrol” in Organocopper Chemistry: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Vinylallenes by 1,5-Substitution of Enyne Acetates
    作者:Norbert Krause、Martin Purpura
    DOI:10.1002/1521-3773(20001201)39:23<4355::aid-anie4355>3.0.co;2-c
    日期:2000.12.1
  • SCHREURS P. H. M.; GALESLOOT W. G.; BRANDSMA L., REC. TRAV. CHEM. <RTCP-A3>, 1975, 94, NO 3, 70-72
    作者:SCHREURS P. H. M.、 GALESLOOT W. G.、 BRANDSMA 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