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592601-4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592601-45-0
化学式
Br*C8H11N2
mdl
——
分子量
215.093
InChiKey
NUKMFUMGQPYSSV-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7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8.81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l) iodide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dibromo[1-ethyl-3-[4-methyl-1-(4-cyanophenyl)-1H-1,2,3-triazole]imidazol-2-ylidene]triphenylphosphine palladium(II)
    参考文献:
    名称:
    可功能化的 N-杂环卡宾-三唑钯配合物及其在 Suzuki-Miyaura 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
    已经合成了七个功能化的 N-杂环卡宾 (NHC) 配体及其相应的钯 (II) 配合物,其中三唑部分作为催化中心和二级官能团之间的模块化和稳定连接。该配合物以良好的产率制备,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和 X 射线晶体学进行了充分表征。该配合物在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中具有活性,无论三唑基取代基如何,催化活性均保持不变。这为 NHC-钯配合物的各种功能化开辟了可能性。
    DOI:
    10.1002/ejic.201301607
  • 作为产物:
    描述:
    1-乙基咪唑3-溴丙炔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可功能化的 N-杂环卡宾-三唑钯配合物及其在 Suzuki-Miyaura 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
    已经合成了七个功能化的 N-杂环卡宾 (NHC) 配体及其相应的钯 (II) 配合物,其中三唑部分作为催化中心和二级官能团之间的模块化和稳定连接。该配合物以良好的产率制备,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和 X 射线晶体学进行了充分表征。该配合物在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中具有活性,无论三唑基取代基如何,催化活性均保持不变。这为 NHC-钯配合物的各种功能化开辟了可能性。
    DOI:
    10.1002/ejic.2013016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烷基咪唑高氮唑类二茂铁含能离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151091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咪唑高氮唑类二茂铁含能离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离子化合物是由二茂铁基甲基‑1,2,3‑三氮唑基‑4‑甲基‑1‑(4‑烷基)咪唑阳离子和2‑硝基苯甲酸阴离子或3,5‑二硝基苯甲酸阴离子形成。本发明烷基咪唑高氮唑类二茂铁含能离子化合物由于阴阳离子间依靠库仑静电相互作用,具有较低的蒸汽压,在自然条件下不易挥发,挥发性和迁移性较低,热稳定性高;且由于引入了富氮基团,自身具有较高的生成热和燃烧热,对固体推进剂贡献能量,提高其能量平;本发明化合物基于“点击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合成,反应条件简单、合成产率高、成本低、易于放大,克服了现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合成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成本高等缺点。
  • Synthesis of novel NHC-base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of Pd(II), Au(I), Cu(I) and Ir(III) with pendant 1,2,3-triazole group for remediation of rhodamine B
    作者:Amrit Gond、Subhash Chandra、Ashvani Yadav、Virendra Prasad、Vijay Shankar、Lallan Prasad、Rajesh Ram
    DOI:10.1016/j.ica.2023.121617
    日期:2023.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