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2-(2-羟基-5-磺基苯基)亚肼基]苯基甲基]偶氮]-苯甲酸 | 59600-76-9

中文名称
2-[2-[[2-(2-羟基-5-磺基苯基)亚肼基]苯基甲基]偶氮]-苯甲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incon
英文别名
2-[[(Z)-N-(2-hydroxy-5-sulfoanilino)-C-phenylcarbonimidoyl]diazenyl]benzoic acid
2-[2-[[2-(2-羟基-5-磺基苯基)亚肼基]苯基甲基]偶氮]-苯甲酸化学式
CAS
59600-76-9;135-52-4
化学式
C20H16N4O6S
mdl
——
分子量
440.4
InChiKey
OWQUYBAASOSGNO-CDNKMLF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3°C (dec.)
  • 密度:
    1.48±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69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9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6,S36/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海关编码:
    2928000090

SDS

SDS:223f5bd14d76e995e90c3050d400538d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锌试剂是一种有机配体,能与锌形成蓝色的配合物而被用作直接测定锌的指示剂。
锌能与许多有机配体形成配合物,用途很广。如锌能与二硫腙形成疏水性的配合物,二硫腙难溶于水,易溶于CCl4、CHCl3等有机溶剂中。依据上述性质可先用二硫腙萃取水溶液 中锌,再用比色法测定锌含量。工业上用作橡胶促进剂 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别名ZDC、促进 剂EZ)是锌与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此外 锌的配合物在医学上有重要应用,如锌胰岛素对糖尿病有显著的疗效。
锌配合物是以锌为中心原子的一类配合物。锌能与NH3形成稳定配离子[Zn(NH3)4]2+。锌氨配合物在电镀工业上用于铵盐镀锌工艺。用它取代氰化镀锌以改善 劳动条件和防止对环境的污染,铵盐镀锌的锌盐可用氯化锌、氧化锌、硫酸锌、醋酸锌等,配盐是氯化铵。电镀液中锌盐提供中心原子Zn2+,氯化铵提供配体NH3,形成的配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离解与生成的配位平衡。电镀时可保持镀液中较低的锌离子浓度,以控制锌离子的还原过程,并在镀件上形成致密镀层。另一种锌配合物二氯·二羟合锌(Ⅱ)酸H2[ZnCl2(OH)2]用于金属焊接工艺。焊接上常用“镪水”作焊锡的焊药,镪水即氯化锌浓溶液。在此溶液中因生成H2[ZnCl2(OH)2]而具有显著的酸性,能溶解金属氧化物。焊接金属时用镪水清除金属 表面氧化物而不会损伤金属表面,反应生成的盐覆盖在金属表面使之不再氧化,从而保证焊锡与金属牢固地结合。
锌试剂 图1为锌试剂。pH9.5~10加四硼酸钠、NaCl和NaOH的缓冲液,加1/10钙量的锌盐标准溶液指示终点,EGTA滴定至蓝→橙。大量铵盐会影响终点判断,使结果偏高,Zn-锌试剂为间接指示剂,由于Ca-EGTA的lgK大于Zn-EGTA,而锌试剂与Ca2+不显色,Zn2+与锌试剂呈蓝色,所以终点时,稍过量的EGTA即与Zn-锌试剂置换出锌试剂呈其橙色。本信息由Chemicalbook晓楠编辑(2015-09-10)。赫氏试剂即赫兹波格(Herzbery)染色剂,又叫碘氯化锌试剂,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剂。它由两种溶液A和B混合而成。把无水氯化锌20g溶于10mL 蒸馏水中即是溶液A。将碘化钾1g及碘0.1g溶于5mL蒸馏水中即是溶液B。待溶液B冷却后逐滴加入溶液A中。混合后的溶液置于带有磨口塞的褐色瓶内,在溶液面上放1~2粒碘,于黑暗处放置24h后备用。
用途
用作测定锌和汞的灵敏试剂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