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4-carboxyphenyl)imidazolium bromide | 1208112-7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4-carboxyphenyl)imidazolium bromide
英文别名
4-[3-(4-Carboxyphenyl)imidazol-3-ium-1-yl]benzoic acid;bromide;4-[3-(4-carboxyphenyl)imidazol-3-ium-1-yl]benzoic acid;bromide
1,3-bis(4-carboxyphenyl)imidazolium bromide化学式
CAS
1208112-79-1
化学式
Br*C17H13N2O4
mdl
——
分子量
389.205
InChiKey
IDCIXAUEMSQIN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5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83.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bis(4-carboxyphenyl)imidazolium bromidezinc(II) perchl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4-[3-(4-Carboxyphenyl)imidazol-3-ium-1-yl]benzoic acid;perchl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锌(II)咪唑二羧酸盐配体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合成:系MOF的N-杂环碳烯化合物的潜在前体
    摘要:
    从氰基苯胺以高收率合成了两个新的含咪唑鎓盐核的异构二腈配体。已使用氢溴酸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二羧酸,或者通过类似的氰基苯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一锅法直接合成了二羧酸。报告了四种化合物中三种的晶体结构。二元羧酸可能与金属发生两种反应途径,如本工作所述,最初会生成基于金属羧酸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或N-杂环卡宾(NHC)金属络合物,以合成含有束缚的MOF NHC复合物。1的反应 3-二(4-羧基苯基)咪唑鎓溴化物与硝酸锌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得到包含完整咪唑鎓盐的一维(1D)MOF。由1D项链型聚合物的紧密堆积形成的潜在多孔结构包含由无序DMF溶剂化物分子占据的通道。甲酸根阴离子还桥接一维聚合物中的锌二级结构单元,该结构具有起伏结构,该结构是由二羧酸咪唑鎓配体的U形构象产生的。
    DOI:
    10.1021/ic9021118
  • 作为产物:
    描述:
    1,3-bis(4-cyano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 在 氢溴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69%的产率得到1,3-bis(4-carboxyphenyl)imidazolium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锌(II)咪唑二羧酸盐配体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合成:系MOF的N-杂环碳烯化合物的潜在前体
    摘要:
    从氰基苯胺以高收率合成了两个新的含咪唑鎓盐核的异构二腈配体。已使用氢溴酸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二羧酸,或者通过类似的氰基苯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一锅法直接合成了二羧酸。报告了四种化合物中三种的晶体结构。二元羧酸可能与金属发生两种反应途径,如本工作所述,最初会生成基于金属羧酸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或N-杂环卡宾(NHC)金属络合物,以合成含有束缚的MOF NHC复合物。1的反应 3-二(4-羧基苯基)咪唑鎓溴化物与硝酸锌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得到包含完整咪唑鎓盐的一维(1D)MOF。由1D项链型聚合物的紧密堆积形成的潜在多孔结构包含由无序DMF溶剂化物分子占据的通道。甲酸根阴离子还桥接一维聚合物中的锌二级结构单元,该结构具有起伏结构,该结构是由二羧酸咪唑鎓配体的U形构象产生的。
    DOI:
    10.1021/ic90211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lanthanide(<scp>iii</scp>) coordination polymers: synthesis,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sub>2</sub> fixation
    作者:Cong Xu、Yan Liu、Li Wang、Jingxin Ma、Lizi Yang、Fu-Xin Pan、Alexander M. Kirillov、Weisheng Liu
    DOI:10.1039/c7dt03574h
    日期:——
    A new series of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formulated as [Ln(μ-L)(μ3-L)(H2O)]nXn (Ln/X = Er/Cl (1), Er/Br (2), Tm/Cl (3), Tm/Br (4), Yb/Cl (5), and Yb/Br (6); L = 1,3-bis(4-carboxyphenyl) imidazolium carboxylate(1+)) were solvothermally generated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all products possess isomorphous structures that are composed of cationic
    配制成一系列新的镧系元素配位聚合物的[LN(μ-L)(μ 3 -L)(H 2 O)] ñ X Ñ(LN / X = ER /氯(1),ER /溴(2), Tm / Cl(3),Tm / Br(4),Yb / Cl(5)和Yb / Br(6); 溶剂热生成L = 1,3-双(4-羧基苯基)咪唑鎓羧酸盐(1+)),并对其进行了充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所有产物均具有同构结构,该结构由阳离子一维双链与包封的卤化物阴离子组成。从拓扑的角度来看,此类一维链可以分类为三点式3,5连接网,其独特的拓扑结构由(3·4 2)(3 2 ·4 2 ·5 3 ·6 2 ·7 )的点符号定义)。所有产品1-6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并被用作高活性多相催化剂,用于卤化环氧丙烷与CO 2之间的偶联反应得到相应的环状碳酸酯。研究了该催化转化的反应条件,底物和催化剂的范围以及机理。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实现较高的产品
  • Lanthanide(<scp>iii</scp>) coordination polymers for luminescence detection of Fe(<scp>iii</scp>) and picric acid
    作者:Cong Xu、Haipeng Huang、Jingxin Ma、Wei Liu、Chunyang Chen、Xin Huang、Lizi Yang、Fu-Xing Pan、Weisheng Liu
    DOI:10.1039/c8nj02546k
    日期:——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Ln-CPs) ([Eu(L)2(H2O)]Br·H2O)n (EuBr) and ([TbL2(H2O)2]Br·H2O)n (TbBr) have been synthesised and photoluminescence studies revealed that EuBr and TbBr exhibit a sensitive and fast luminescence quenching response to Fe3+ and picric acid (PA). The quenching effect constant (Ksv) of EuBr for Fe3+ can reach 3974 M−1 and that of TbBr can reach 4249 M−1. The Ksv of PA is
    镧系配位聚合物(Ln-CPs)([Eu(L)2(H 2 O)] Br·H 2 O)n(EuBr)和([TbL 2(H 2 O)2 ] Br·H 2 O)n(TbBr)已被合成,并且光致发光研究表明EuBr和TbBr对Fe 3+和苦味酸(PA)表现出灵敏且快速的发光猝灭响应。EuBr对Fe 3+的猝灭效应常数(K sv)可以达到3974 M -1 ;TbBr可以达到4249 M -1。对于EuBr为17 000 M -1和TbBr为20 200 M -1计算得出PA的K sv。EuBr和TbBr在水中的淬灭能力的可回收性实验至少可以测试3次。因此,基于镧系元素的配位聚合物是用作多响应发光传感器的良好候选者,用于定量检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 Synthesis of a Zinc(II) Imidazolium Dicarboxylate Lig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a Potential Precursor to MOF-Tethered N-Heterocyclic Carbene Compounds
    作者:Rachel S. Crees、Marcus L. Cole、Lyall R. Hanton、Christopher J. Sumby
    DOI:10.1021/ic9021118
    日期:2010.2.15
    rise to metal carboxylate 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as described in this work or N-heterocyclic carbene (NHC) metal complexes en route to the synthesis of MOFs containing tethered NHC complexes. The reaction of 1,3-bis(4-carboxyphenyl)imidazolium bromide with zinc nitrate in dimethylformamide (DMF) gave a one-dimensional (1D) MOF containing the intact imidazolium salt. The potentially porous
    从氰基苯胺以高收率合成了两个新的含咪唑鎓盐核的异构二腈配体。已使用氢溴酸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二羧酸,或者通过类似的氰基苯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一锅法直接合成了二羧酸。报告了四种化合物中三种的晶体结构。二元羧酸可能与金属发生两种反应途径,如本工作所述,最初会生成基于金属羧酸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或N-杂环卡宾(NHC)金属络合物,以合成含有束缚的MOF NHC复合物。1的反应 3-二(4-羧基苯基)咪唑鎓溴化物与硝酸锌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得到包含完整咪唑鎓盐的一维(1D)MOF。由1D项链型聚合物的紧密堆积形成的潜在多孔结构包含由无序DMF溶剂化物分子占据的通道。甲酸根阴离子还桥接一维聚合物中的锌二级结构单元,该结构具有起伏结构,该结构是由二羧酸咪唑鎓配体的U形构象产生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