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17895-3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17895-38-5
化学式
C82H118N2O16Si8
mdl
——
分子量
1612.53
InChiKey
YTPTUEBQMQOUF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75
  • 重原子数:
    108.0
  • 可旋转键数:
    22.0
  • 环数:
    2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1
  • 拓扑面积:
    185.5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per二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染料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减少固态物的猝灭
    摘要:
    从科学和技术的观点来看,固态发光材料都是人们越来越感兴趣的主题,因为发光材料的高科技应用常常需要在凝聚相中使用它们。然而,由聚集引起的淬灭过程代表了在凝结相中大多数发光剂的发展的障碍。这就是为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在固态下显示出高发射强度的材料。聚集引起的猝灭对于π-扩展的多环芳族烃,例如per四羧酸二酰亚胺是特别有害的,其特征在于溶液中的近统一的荧光量子产率,但是在固态下的发射要少得多。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无机骨架相连的per四羧酸二酰亚胺衍生物的易于制备和光学研究。这些新型杂化per二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染料在溶液中显示了di二酰亚胺片段的典型吸收和发射特征,量子效率接近于1。此外,在固态(既是旋涂膜又是粉末)中,电子吸收光谱表明,由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笼的积极作用,荧光团聚集减少,量子产率显着提高。
    DOI:
    10.1016/j.dyepig.2012.11.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