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9-didodecylanthra[9,1-ef:10,5-e’f’]diisoindole-1,3,8,10-(2H,9H)-tetraone | 1386443-8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9-didodecylanthra[9,1-ef:10,5-e’f’]diisoindole-1,3,8,10-(2H,9H)-tetraone
英文别名
perylene-1,2,7,8-bis(1'-dodecyl-1H-pyrrole-2',5'-dione);5,17-Didodecyl-5,17-diazaheptacyclo[12.10.1.12,9.03,7.015,19.021,25.013,26]hexacosa-1(24),2(26),3(7),8,10,12,14(25),15(19),20,22-decaene-4,6,16,18-tetrone
2,9-didodecylanthra[9,1-ef:10,5-e’f’]diisoindole-1,3,8,10-(2H,9H)-tetraone化学式
CAS
1386443-83-9
化学式
C48H58N2O4
mdl
——
分子量
727.0
InChiKey
INXDAQXEXACUR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9
  • 重原子数:
    54
  • 可旋转键数:
    22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7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9-didodecylanthra[9,1-ef:10,5-e’f’]diisoindole-1,3,8,10-(2H,9H)-tetraone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36.0h, 生成 2,9-didodecylanthra[9,1-ef:10,5-e’f’]diisoindole-1,3,8,10-(2H,9H)-tetraone-6,7,13-tri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逐步氰化调节 Z 形苝二酰亚胺的 LUMO 水平
    摘要:
    构建有机电子受体的中心法则是将吸电子基团连接到多环芳烃上。然而,由于合成障碍,许多有机受体的全部潜力从未实现。通过结合 Wittig-Knoevenagel 苯环化、Pd(0) 催化的氰化和亲核加成/氧化氰化,合成了六聚腈 Z 形苝二酰亚胺。这些稳定且可溶的电子受体具有与基准化合物相当的 LUMO 能级。电化学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个腈基,LUMO 能量就会降低 0.2 eV。
    DOI:
    10.1021/acs.joc.1c00399
  • 作为产物:
    描述:
    1,5-distyryl anthraquinone臭氧三乙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78.0~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4.34h, 生成 2,9-didodecylanthra[9,1-ef:10,5-e’f’]diisoindole-1,3,8,10-(2H,9H)-tetra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逐步氰化调节 Z 形苝二酰亚胺的 LUMO 水平
    摘要:
    构建有机电子受体的中心法则是将吸电子基团连接到多环芳烃上。然而,由于合成障碍,许多有机受体的全部潜力从未实现。通过结合 Wittig-Knoevenagel 苯环化、Pd(0) 催化的氰化和亲核加成/氧化氰化,合成了六聚腈 Z 形苝二酰亚胺。这些稳定且可溶的电子受体具有与基准化合物相当的 LUMO 能级。电化学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个腈基,LUMO 能量就会降低 0.2 eV。
    DOI:
    10.1021/acs.joc.1c0039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Synthetic Routes to <i>Z</i>-Shape Functionalized Perylenes
    作者:Billa Bhargava Rao、Jun-Ru Wei、Chih-Hsiu Lin
    DOI:10.1021/ol3014667
    日期:2012.7.20
    Z-shape (1,2,7,8-tetrasubstituted) perylene derivatives are novel chromophores with great potential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Yet, the synthetic entry into this class of molecules is hitherto quite limited. In this communication, the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Z-shape perylene derivatives via a double Wittig–Knoevenagel benzannulation protocol is reported. Preliminary photo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Z形(1,2,7,8-四取代)per衍生物是新型发色团,在各种应用中均具有巨大潜力。然而,迄今为止,合成合成进入这类分子的方法非常有限。在这种交流中,报道了通过双重Wittig–Knoevenagel苯并环协议合成一系列Z形per衍生物。初步的光物理和电化学研究表明,这些新的per系统的前沿轨道能级受电子,区域化学和构象效应的调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