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chloro-5-(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 | 4393-9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chloro-5-(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
英文别名
2-(2-Chloro-5-(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2-[2-chloro-5-(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
2-(2-chloro-5-(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化学式
CAS
4393-95-7
化学式
C12H7ClF3N
mdl
——
分子量
257.642
InChiKey
HZLPKBLZPQLPK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93.9±40.0 °C(Predicted)
  • 密度:
    1.33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chloro-5-(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1.02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 AgSCF3 研究 Ni 介导的芳基卤化物的三氟甲硫基化反应机制
    摘要:
    本文研究了使用 AgSCF 3 的镍催化芳基氯三氟甲基硫醇化反应的机理。通过将Ni 0氧化加成到 2-(2-氯) 苯基吡啶,合成了多种 IPr Ni II配合物。它们与 AgSCF 3的反应性通过化学计量实验、循环伏安法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进行了测试。CuSCF 3显示出与 AgSCF 3类似的行为,而与 NMe 4 SCF 3的反应揭示了形成氟化镍络合物的主要化学计量副反应。NMR 动力学研究表明,苯基或吡啶基上的对位取代基的吸电子/供电子性质与相应产物的形成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循环伏安法 (CV) 表明 Ni I /Ni III跃迁的可行性,并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观察到产物形成速率增加。证据表明,该机制通过从 AgSCF 3到 Ni II的内球电子转移 (ET)进行,最终导致三氟甲基硫醇化产物的形成。
    DOI:
    10.1039/d2dt03758k
  • 作为产物:
    描述:
    2-(3-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盐酸 、 palladium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88%的产率得到2-(2-chloro-5-(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芳烃 C−H 卤化与卤化氢的电化学氧化
    摘要:
    描述了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催化功能化 CH 键的新策略。钯催化的芳族 CH 键断裂和卤化与电化学产生的卤离子相结合,能够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高效、选择性地卤化芳族化合物。该反应所需的试剂是作为底物的芳烃和卤化氢水溶液、作为催化剂的钯盐和有机溶剂。实现有效的催化活性不需要其他添加剂,例如电解质、氧化剂或配体。还描述了使用电化学方法的几个显着优点。
    DOI:
    10.1021/ja904922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ium-Catalyzed Aromatic C−H Halogenation with Hydrogen Halides by Means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作者:Fumitoshi Kakiuchi、Takuya Kochi、Hitoshi Mutsutani、Noboru Kobayashi、Seiya Urano、Mitsuo Sato、Shigeru Nishiyama、Takamasa Tanabe
    DOI:10.1021/ja9049228
    日期:2009.8.19
    A new strategy for catalytic functionalization of C-H bonds by means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is described. Combination of palladium-catalyzed aromatic C-H bond cleavage and halogenation with electrochemically generated halonium ions enables highly efficient, selective halogenations of aromatic compounds in a green-sustainable manner. The required reagents for this reaction are an arene and an
    描述了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催化功能化 CH 键的新策略。钯催化的芳族 CH 键断裂和卤化与电化学产生的卤离子相结合,能够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高效、选择性地卤化芳族化合物。该反应所需的试剂是作为底物的芳烃和卤化氢水溶液、作为催化剂的钯盐和有机溶剂。实现有效的催化活性不需要其他添加剂,例如电解质、氧化剂或配体。还描述了使用电化学方法的几个显着优点。
  • Copper-Catalyzed Aromatic C-H Bond Halogenation Using Lithium Halides as Halogenating Reagents
    作者:Zengming Shen、Yongzhong Lu、Ruiping Wang、Xixue Qiao
    DOI:10.1055/s-0030-1259729
    日期:2011.4
    copper-catalyzed C-H halogenation of 2-aryl-pyridinescontaining a variety of electron-withdrawing and electron-donatingsubstituents was described.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cheap and easy-to-handlelithium halides were utilized as the halogen sources.
    描述了含多种吸电子和给电子取代基的2-芳基-吡啶的铜催化CH卤化。值得注意的是,廉价且易于处理的卤化锂被用作卤素源。
  •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 of Ni-mediated trifluoromethylthiolation of aryl halides using AgSCF<sub>3</sub>
    作者:Weiling Chiu、Ben E. Nadeau、Brian O. Patrick、Jennifer A. Love
    DOI:10.1039/d2dt03758k
    日期:——
    mechanism of the Ni-catalysed trifluoromethylthiolation of aryl chlorides using AgSCF3 is studied herein. A variety of IPr NiII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via oxidative addition of Ni0 to 2-(2-chloro)phenylpyridines. Their reactivity with AgSCF3 was tested by performing stoichiometric experiments, cyclic voltammetry, and NMR spectroscopic studies. CuSCF3 was shown to behave similarly to AgSCF3, while reactions
    本文研究了使用 AgSCF 3 的镍催化芳基氯三氟甲基硫醇化反应的机理。通过将Ni 0氧化加成到 2-(2-氯) 苯基吡啶,合成了多种 IPr Ni II配合物。它们与 AgSCF 3的反应性通过化学计量实验、循环伏安法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进行了测试。CuSCF 3显示出与 AgSCF 3类似的行为,而与 NMe 4 SCF 3的反应揭示了形成氟化镍络合物的主要化学计量副反应。NMR 动力学研究表明,苯基或吡啶基上的对位取代基的吸电子/供电子性质与相应产物的形成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循环伏安法 (CV) 表明 Ni I /Ni III跃迁的可行性,并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观察到产物形成速率增加。证据表明,该机制通过从 AgSCF 3到 Ni II的内球电子转移 (ET)进行,最终导致三氟甲基硫醇化产物的形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N'-亚硝基尼古丁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锇二(2,2'-联吡啶)氯化物 链黑霉素 链黑菌素 银杏酮盐酸盐 铬二烟酸盐 铝三烟酸盐 铜-缩氨基硫脲络合物 铜(2+)乙酸酯吡啶(1:2:1) 铁5-甲氧基-6-甲基-1-氧代-2-吡啶酮 钾4-氨基-3,6-二氯-2-吡啶羧酸酯 钯,二氯双(3-氯吡啶-κN)-,(S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