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s(3,5-dimethylpyrazole)bis(nitrato)copper(II)] | 719277-48-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s(3,5-dimethylpyrazole)bis(nitrato)copper(II)]
英文别名
Cu(3,5-dimethylpyrazole)3(NO3)2
[tris(3,5-dimethylpyrazole)bis(nitrato)copper(II)]化学式
CAS
719277-48-2
化学式
C15H24CuN8O6
mdl
——
分子量
475.952
InChiKey
HRGNOTVLTIATA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硝酸三(3,5-二甲基吡唑)铜(II):作为氧化催化剂
    摘要:
    硝酸三(3,5-二甲基吡唑)铜(II)(A)是轻度氧化各种有机底物的催化剂。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它可作为催化剂将苄胺转化为苯甲醛。通过在室温下用过氧化氢催化量的配合物(A)将各种苯甲醇转化为相应的醛和酸。该配合物还催化2,6-二甲基苯酚和苯硫酚的二聚作用。硝酸三(3,5-二甲基吡唑)铜(II)在500°C时热分解,得到具有单斜晶系的CuO。复杂的硝酸三(3,5-二甲基吡唑)铜(II)的循环伏安图显示在-101 mV(E 1/2)与Ag / AgCl电极(+ ve扫描;扫描速度100 mV / s)。该Δ Ë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峰为110毫伏(我PA /我的pc  = 1.2)。
    DOI:
    10.1016/j.molcata.2004.11.019
  • 作为产物:
    描述:
    copper(II) nitrate 、 diphenylbis(3,5-dimethylpyrazol-1-yl)methane甲醇 为溶剂, 以63.2%的产率得到[tris(3,5-dimethylpyrazole)bis(nitrato)copper(II)]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 I 型蓝铜蛋白活性位点模型可能前体的一系列(二苯基二吡唑基甲烷)铜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采用中性、双齿、吡唑基配体二苯基二吡唑基甲烷的铜配合物,并通过各种技术进行了充分表征,包括元素分析、EPR 和单晶 X 射线衍射结构解析。化合物 3-8 的结构揭示了铜中心的不同配位环境,范围从方形锥体到四面体,这取决于吡唑外围的空间体积和反离子的身份。与使用带负电荷的吡唑基硼酸盐或 β-二酮亚胺盐观察到的那些化合物相比,这些化合物的循环伏安法数据显示出正偏移的还原电位。这些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会产生(硫醇)铜复合物,从而更准确地再现在蓝铜蛋白的电子转移过程中观察到的还原电位。(©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4)
    DOI:
    10.1002/ejic.2003005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new pyrazole-containing binuclear and mononuclear Cu(II)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 EPR, magnetic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作者:Barbara Barszcz、Tadeusz Głowiak、Julia Jezierska、Alina Tomkiewicz
    DOI:10.1016/j.poly.2004.01.024
    日期:2004.5
    previously for two similar [CuL(LO)X] 2 complexes where X=BF 4 − ( 3 ) or ClO 4 − ( 4 ) instead of NO 3 − ( 1 ). Variable-temperature EPR spectra (77–295 K)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1.9–300 K) indicate the antiferromagnetic exchange interac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compensating ligand; it is apparently smaller for the complex with X=NO 3 − than for those with X=BF 4 − and ClO 4 − , in agreement
    摘要1-羟甲基-3,5-二甲基吡唑(LOH)与(II)盐反应生成新的双核[CuLLONO 3] 2(1)或单核CuL 3(NO 3)2(2)配位化合物,其中L –(3,5-二甲基吡唑),LO –(1-甲氧基-3,5-二甲基吡唑)。所得配合物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溶剂(丙-2-醇,T = 298K表示1,以及以下溶剂的混合物:甲醇,丙-2-醇,原甲酸三甲酯,T = 333K表示2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两种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结构1由具有两个桥连甲醇盐基团的双配合物组成,其Cu-Cu间距为2.958(1)A。每个原子位于N 2 O 3供体组中。中心的配位几何形状被描述为扭曲的方形字塔形,顶点处带有NO 3-阴离子的氧原子之一。将1的结构与先前针对两个相似的[CuL(LO)X] 2配合物(其中X = BF 4-(3)或ClO 4-(4)而不是NO 3-(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