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2-(4-methylsulfanylphenyl)ethynyl]benzene | 1139927-6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2-(4-methylsulfanylphenyl)ethynyl]benzene
英文别名
1,3-bis[2-(4-methylsulfanylphenyl)ethynyl]benzene
1,3-Bis[2-(4-methylsulfanylphenyl)ethynyl]benzene化学式
CAS
1139927-69-7
化学式
C24H18S2
mdl
——
分子量
370.539
InChiKey
POQBNIZSFZYSA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5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具有不同电子效应的侧基的系统取代来定期调节单分子结中的量子干涉†
    摘要:
    研究单分子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对于全面理解单分子电荷传输的基本机制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母分子m-OPE,并在中心苯环的2位引入一系列具有各种电子效应的侧基,产生了四个子m-OPE衍生物。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破坏结技术测量这些分子线的单分子电导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取代有规律地调节 m-OPE 分子内发生的破坏性量子干涉。通过结合光学和电化学研究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我们发现分子的电导率对应于取代基的给电子/吸电子能力。具体来说,通过调整分子主链的电子结构,我们可以系统地定制m-OPE分子中的破坏性量子干涉。
    DOI:
    10.1002/cjoc.2023007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lecularly-mediated 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interparticle rigid, conjugated and shaped aryl ethynyl structures
    作者:Hong Yan、Stephanie I. Lim、Ying-Jun Zhang、Qiang Chen、Derrick Mott、Wei-Tai Wu、De-Lie An、Shuiqin Zhou、Chuan-Jian Zhong
    DOI:10.1039/b927496k
    日期:——
    The rigidity, conjugation, and shape-persistent architectures of aryl ethynyls of V, Y, and X shapes serve as an ideal model system for defining interparticle structures, which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or the mediated 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V、Y 和 X 形芳基乙炔的刚性、共轭和形状持久性结构是定义粒子间结构的理想模型系统,这些结构已在金纳米粒子的介导组装中得到证实。
  • 一种具有多种电子效应侧基的分子导线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70243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多种电子效应侧基的分子导线的制备方法,属于使用有机材料做有源部分的电气元件技术领域。以化合物(d)和化合物(c)为原料,化合物(d)先转化为中间体(a),再转化为化合物(b),然后以中间体(b)与化合物(c)反应,得到的终产物。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成本较低,底物适用性广,反应效率高。
  • Regularly Tun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in <scp>Single‐Molecule</scp> Junc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Substitution of Side Groups with Varied Electron Effects<sup>†</sup>
    作者:Xianjing Xie、Yirong Zhang、Junrui Zhang、Xingyuan Cui、Wei Liu、Xunshan Liu
    DOI:10.1002/cjoc.202300706
    日期:——
    Investigating the quantum interference effect in single molecules is essential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single-molecule charge transport. In this study, we employed the mother molecule m-OPE and introduced a series of side groups with various electronic effects at the 2-position of the central phenyl ring, creating four daughter m-OPE derivatives. The single molecular conductivities
    研究单分子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对于全面理解单分子电荷传输的基本机制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母分子m-OPE,并在中心苯环的2位引入一系列具有各种电子效应的侧基,产生了四个子m-OPE衍生物。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破坏结技术测量这些分子线的单分子电导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取代有规律地调节 m-OPE 分子内发生的破坏性量子干涉。通过结合光学和电化学研究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我们发现分子的电导率对应于取代基的给电子/吸电子能力。具体来说,通过调整分子主链的电子结构,我们可以系统地定制m-OPE分子中的破坏性量子干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