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diisopropylphosphino)benzene | 1480330-2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diisopropylphosphino)benzene
英文别名
[3-Di(propan-2-yl)phosphanylphenyl]-di(propan-2-yl)phosphane;[3-di(propan-2-yl)phosphanylphenyl]-di(propan-2-yl)phosphane
1,3-bis-(diisopropylphosphino)benzene化学式
CAS
1480330-26-4
化学式
C18H32P2
mdl
——
分子量
310.4
InChiKey
BSCBHLZEIBYXG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5.9±25.0 °C(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bis-(diisopropylphosphino)benzene 在 sulfur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1.0h, 以98.8%的产率得到[3-Di(propan-2-yl)phosphinothioylphenyl]-di(propan-2-yl)-sulfanylidene-lambda5-phosp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硫代磷酰基钳络合物中CO诱导的甲基迁移及其与基于膦的络合物的比较:S和P供体配体的发散作用
    摘要:
    阳离子铑(III)芳基 - 甲基络合物,带有基于硫代磷-SCS型钳配体,经受在加入CO的简易洄游插入,从而得到负载Rh(III)的芳基乙酰基配合物。这种反应性不同于膦基PCP和PCN型钳形配体的结构类似的Rh(III)芳基-甲基配合物,先前已证明添加CO会进行C–C还原消除,从而得到C– C混浊的Rh(I)配合物。DSC对SCS和PCP配合物中CO迁移插入的比较DFT研究表明,反应性差异源自SCS配体的硫原子相对于PCP配体的磷原子具有更高的亲电性。这导致SCS系统中Rh→COπ的反向捐赠减少,导致一氧化碳通透化,并促进了金属向一氧化碳的甲基迁移。在PCP系统中,它会增强Rh-CO键,从而增强OC→Rh→芳烃的σ贡献,从而削弱Rh–C本位键和促进金属对-C本位甲基迁移。
    DOI:
    10.1021/om4008696
  • 作为产物:
    描述:
    1,3-二碘苯lithium diisopropylphosphide 在 bis(dibenzylideneacetone)-palladium(0) 作用下, 以 1,3-二噁烷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60.0h, 以49.4%的产率得到1,3-bis-(diisopropylphosphin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硫代磷酰基钳络合物中CO诱导的甲基迁移及其与基于膦的络合物的比较:S和P供体配体的发散作用
    摘要:
    阳离子铑(III)芳基 - 甲基络合物,带有基于硫代磷-SCS型钳配体,经受在加入CO的简易洄游插入,从而得到负载Rh(III)的芳基乙酰基配合物。这种反应性不同于膦基PCP和PCN型钳形配体的结构类似的Rh(III)芳基-甲基配合物,先前已证明添加CO会进行C–C还原消除,从而得到C– C混浊的Rh(I)配合物。DSC对SCS和PCP配合物中CO迁移插入的比较DFT研究表明,反应性差异源自SCS配体的硫原子相对于PCP配体的磷原子具有更高的亲电性。这导致SCS系统中Rh→COπ的反向捐赠减少,导致一氧化碳通透化,并促进了金属向一氧化碳的甲基迁移。在PCP系统中,它会增强Rh-CO键,从而增强OC→Rh→芳烃的σ贡献,从而削弱Rh–C本位键和促进金属对-C本位甲基迁移。
    DOI:
    10.1021/om400869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Induced Methyl Migration in a Rhodium Thiophosphoryl Pincer Complex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Phosphine-Based Complexes: The Divergent Effects of S and P Donor Ligands
    作者:Michael Montag、Irena Efremenko、Gregory Leitus、Yehoshoa Ben-David、Jan M. L. Martin、David Milstein
    DOI:10.1021/om4008696
    日期:2013.12.9
    A cationic Rh(III) aryl-methyl complex, bearing a thiophosphoryl-based SCS-type pincer ligand, undergoes facile migratory insertion upon addition of CO, thereby affording a Rh(III) aryl-acetyl complex. This reactivity diverges from that of structurally analogous Rh(III) aryl-methyl complexes of phosphine-based PCP- and PCN-type pincer ligands, which have been previously shown to undergo C–C reductive
    阳离子铑(III)芳基 - 甲基络合物,带有基于硫代磷-SCS型钳配体,经受在加入CO的简易洄游插入,从而得到负载Rh(III)的芳基乙酰基配合物。这种反应性不同于膦基PCP和PCN型钳形配体的结构类似的Rh(III)芳基-甲基配合物,先前已证明添加CO会进行C–C还原消除,从而得到C– C混浊的Rh(I)配合物。DSC对SCS和PCP配合物中CO迁移插入的比较DFT研究表明,反应性差异源自SCS配体的硫原子相对于PCP配体的磷原子具有更高的亲电性。这导致SCS系统中Rh→COπ的反向捐赠减少,导致一氧化碳通透化,并促进了金属向一氧化碳的甲基迁移。在PCP系统中,它会增强Rh-CO键,从而增强OC→Rh→芳烃的σ贡献,从而削弱Rh–C本位键和促进金属对-C本位甲基迁移。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