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bis(octyloxy)benzyl alcohol | 604785-4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bis(octyloxy)benzyl alcohol
英文别名
(3,4-Dioctoxyphenyl)methanol;(3,4-dioctoxyphenyl)methanol
3,4-bis(octyloxy)benzyl alcohol化学式
CAS
604785-49-1
化学式
C23H40O3
mdl
——
分子量
364.569
InChiKey
IIONEGRQVFDWS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7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4
  • 拓扑面积:
    38.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bis(octyloxy)benzyl alcohol氯化亚砜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8.0h, 生成 methyl 3,5-bis[3',4'-di(octan-1-yloxy)benzyloxy]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螺旋树枝状聚苯乙炔的热可逆顺式-顺式向顺式-反式异构化
    摘要:
    高顺式含量 (81-99%) 顺式-反式聚苯乙炔 (PPA),夹有两亲性自组装树突,聚 [(3,4-3,5)mG2-4EBn],m = 8, 10, 12, 14, 16 和 (S)-3,7-二甲基辛基由 Rh(C 三键 CPh)(nbd)(PPh(3))(2) (nbd = 2,5-降冰片二烯)/N,N-(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大分子单体聚合。由此产生的圆柱形 PPA 自组织成具有柱内顺序 (Phi(h)(io)) 和无 (Phi(h)) 的六边形柱状晶格。m = 12、14 和 16 的聚合物也表现出六方柱状晶相 (Phi(h,k))。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小广角 X 射线衍射的组合分析了这些树枝状 PPA 中的可逆 Phi(h,k) 到 Phi(h)(io) 到 Phi(h) 相变对粉末和定向纤维进行的实验。在 Phi(h,k) 和 Phi(h)(io) 相中,树枝状 PPA 形成螺旋多孔柱。螺旋孔在
    DOI:
    10.1021/ja055406w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羟基苯甲醛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8.0h, 生成 3,4-bis(octyloxy)benzyl alcohol
    参考文献:
    名称:
    自组装和拆解的离子分子中的无水质子传导† ‡
    摘要:
    在基于聚合物的离子导体中,电导率由于链迁移率低而受到抑制,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分子系统,其中离子基团可以随温度而动员和固定,以允许离子自由移动以及以低能量屏障的受控方式。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可以结合功能化分子的自组装和拆卸概念来研究无水离子(质子)传导和相关活化能(E a)。为此,以如下方式设计有机质子导体:分子的自组装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发生,从而产生将离子基团保持在一起的有组织的固态通过氢键网络。为燃料电池应用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疏水性和亲水性对应物的无水离子导体,分别是烷基链和膦酸基团。这些离子分子的最高无水质子电导率在140°C时高达10 -2 S cm -1。这些材料的热重分析表明,它们在高达190°C的温度下具有稳定性,因此具有在高温下运行的能力。
    DOI:
    10.1039/c8ta00390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omochiral Columns Constructed by Chiral Self-Sorting During Supramolecular Helical Organization of Hat-Shaped Molecules
    作者:Cécile Roche、Hao-Jan Sun、Margaret E. Prendergast、Pawaret Leowanawat、Benjamin E. Partridge、Paul A. Heiney、Fumito Araoka、Robert Graf、Hans W. Spiess、Xianbingon Zeng、Goran Ungar、Virgil Percec
    DOI:10.1021/ja5035107
    日期:2014.5.14
    rich, racemic, and achiral compositions undergo deracemization in the crystal state by transfer of the transient disc-like conformer of dendronized CTV from column to column during crown inversion. Solid state NMR experiments identified motional processes that allow such transfer. This unprecedented supramolecular chiral self-sorting will impact the creation of functions in complex systems.
    被手性、外消旋或非手性外围烷基链取代的树枝状环三戊四烯 (CTV) 冠库,包括对映纯的 R 和 S 支链烷基、“混合外消旋”、“合成外消旋”、正辛基和正十二烷基被合成。在疏溶剂溶剂和散装中,它们在螺旋柱中自组装。它们的溶液和体积形状持久的超分子结构由溶液和薄膜中的圆二色性 (CD) 和紫外线、薄膜中的微点 CD、差示扫描量热法与纤维 X 射线衍射相结合、计算机模拟和分子模型。在解决方案中,通过协同机制自组装从对映体纯 CTV 生成单手柱,从外消旋混合、外消旋合成、R 和 S 的其他组合,甚至从非手性化合物生成右旋和左旋列的混合物。在本体状态下,所有超分子柱形成 3D 六方晶相 Φ(h)(k)(P6₃ 对称性),只能从单手柱和柱状六方 2D 液晶 Φ(h) 中获得。最高阶的 Φ(h)(k) 由对映纯单手柱组成,这些柱是略微扭曲的 12 倍三螺旋。“帽子形”树枝状 CTV 组装在弯曲分支的松树
  • Anhydrous proton conduction in self-assembled and disassembled ionic molecules
    作者:Avneesh Kumar、Wojciech Pisula、Christoph Sieber、Markus Klapper、Klaus Müllen
    DOI:10.1039/c8ta00390d
    日期:——
    to investigate anhydrous ionic (proton) conduction and related activation energy (Ea). For this purpose, organic proton conductors are designed in such a way that self-assembly of the molecules can occur via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giving rise to an organized solid state in which ionic groups are held together via a network of hydrogen bonds. A new class of anhydrous ionic conductors with hydrophobic
    在基于聚合物的离子导体中,电导率由于链迁移率低而受到抑制,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分子系统,其中离子基团可以随温度而动员和固定,以允许离子自由移动以及以低能量屏障的受控方式。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可以结合功能化分子的自组装和拆卸概念来研究无水离子(质子)传导和相关活化能(E a)。为此,以如下方式设计有机质子导体:分子的自组装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发生,从而产生将离子基团保持在一起的有组织的固态通过氢键网络。为燃料电池应用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疏水性和亲水性对应物的无水离子导体,分别是烷基链和膦酸基团。这些离子分子的最高无水质子电导率在140°C时高达10 -2 S cm -1。这些材料的热重分析表明,它们在高达190°C的温度下具有稳定性,因此具有在高温下运行的能力。
  • Thermoreversible Cis<i>−</i>Cisoidal to Cis<i>−</i>Transoidal Isomerization of Helical Dendronized Polyphenylacetylenes
    作者:Virgil Percec、Jonathan G. Rudick、Mihai Peterca、Martin Wagner、Makoto Obata、Catherine M. Mitchell、Wook-Dong Cho、Venkatachalapathy S. K. Balagurusamy、Paul A. Heiney
    DOI:10.1021/ja055406w
    日期:2005.11.1
    Phi(h,k)-to-Phi(h)(io)-to- Phi(h) phase transition in these dendronized PPAs was analyzed by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small and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powder and oriented fibers. In the Phi(h,k) and Phi(h)(io) phases, the dendronized PPAs form helical porous columns. The helical pore disappears in the Phi(h) phase. This change is accompanied
    高顺式含量 (81-99%) 顺式-反式聚苯乙炔 (PPA),夹有两亲性自组装树突,聚 [(3,4-3,5)mG2-4EBn],m = 8, 10, 12, 14, 16 和 (S)-3,7-二甲基辛基由 Rh(C 三键 CPh)(nbd)(PPh(3))(2) (nbd = 2,5-降冰片二烯)/N,N-(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大分子单体聚合。由此产生的圆柱形 PPA 自组织成具有柱内顺序 (Phi(h)(io)) 和无 (Phi(h)) 的六边形柱状晶格。m = 12、14 和 16 的聚合物也表现出六方柱状晶相 (Phi(h,k))。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小广角 X 射线衍射的组合分析了这些树枝状 PPA 中的可逆 Phi(h,k) 到 Phi(h)(io) 到 Phi(h) 相变对粉末和定向纤维进行的实验。在 Phi(h,k) 和 Phi(h)(io) 相中,树枝状 PPA 形成螺旋多孔柱。螺旋孔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