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t-butyl (3,8,11,14-tetraoxo-1-phenyl-2-oxa-4,7,10,13-tetraazapentadecan-15-yl)carbamate | 1271126-1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t-butyl (3,8,11,14-tetraoxo-1-phenyl-2-oxa-4,7,10,13-tetraazapentadecan-15-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
tert-butyl (3,8,11,14-tetraoxo-1-phenyl-2-oxa-4,7,10,13-tetraazapentadecan-15-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1271126-13-6
化学式
C21H31N5O7
mdl
——
分子量
465.506
InChiKey
DXLRGMAFZDPHQ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1
  • 重原子数:
    33.0
  • 可旋转键数:
    1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8
  • 拓扑面积:
    163.96
  • 氢给体数:
    5.0
  • 氢受体数:
    7.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rt-butyl (3,8,11,14-tetraoxo-1-phenyl-2-oxa-4,7,10,13-tetraazapentadecan-15-yl)carbamate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β-Galactosidase-dependent metabolic glycoengineering of tumor cells for imaging and immunotherapy
    摘要:
    开发了一种基于β-半乳糖苷酶的糖基工程策略,用于癌细胞表面糖基成像和靶向免疫治疗,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效性。
    DOI:
    10.1039/d1cc06575k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醇吡啶 、 O-(N-succinimid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8.5h, 生成 tert-butyl (3,8,11,14-tetraoxo-1-phenyl-2-oxa-4,7,10,13-tetraazapentadecan-15-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分选酶A介导的生物偶联的替代亲核试剂的比较及其在神经元细胞标记中的应用†
    摘要:
    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选酶A(SrtA)酶催化蛋白质底物共价附着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五甘氨酸跨桥。体外现在,SrtA介导的蛋白质连接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工程工具,用于将包含LPXTGX肽识别序列的底物与寡甘氨酸亲核试剂缀合。为了探索在该系统中替代亲核试剂的用途,合成了五种不同的若丹明标记的化合物,它们具有N端亲核氨基酸,三甘氨酸,甘氨酸和赖氨酸,或N端非氨基酸亲核试剂乙二胺和尸胺。 。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在SrtA介导的生物偶联反应中充当亲核试剂的相对能力。N-末端三甘氨酸,甘氨酸和乙二胺都可以有效地标记一系列包含重组抗体以及支架蛋白和肽的LPETGG,而在所研究的蛋白质和多肽范围内,其他亲核试剂的活性却降低了。可以在SrtA介导的生物共轭中使用的可用亲核试剂范围的扩大,扩大了该技术的潜在应用范围。为了证明该系统的实用性,使用了SrtA偶联将三甘氨酸若丹明标记的亲核试剂与显示Aβ的Im7支
    DOI:
    10.1039/c3ob42325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anobody‐Engineered Natural Killer Cell Conjugates for Solid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作者:Liang Gong、Yanchun Li、Kaisa Cui、Ying Chen、Haofei Hong、Jiuming Li、Dan Li、Yuan Yin、Zhimeng Wu、Zhaohui Huang
    DOI:10.1002/smll.202103463
    日期:2021.11
    Cancer immunotherapy based on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However, NK cells are deficient in ligands that target specific tumors, resulting in limited antitumor efficacy. Here, a glycoengineering approach to imitate the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strategy and decorate NK cells with nanobodies to promote NK-based immunotherapy in solid tumors is proposed. Nanobody
    基于自然杀伤 (NK) 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然而,NK细胞缺乏靶向特定肿瘤的配体,导致抗肿瘤功效有限。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模仿嵌合抗原受体策略并用纳米抗体装饰 NK 细胞的糖工程方法,以促进实体瘤中基于 NK 的免疫治疗。纳米抗体 7D12 与化学合成的 DBCO-PEG 4 -GGG-NH 2偶联,可特异性识别在许多实体瘤上过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通过分选酶 A 介导的连接生成 DBCO-7D12。然后通过生物正交点击化学为带有叠氮基团的 NK92MI 细胞配备 DBCO-7D12。由此产生的 7D12-NK92MI 细胞通过 7D12-EGFR 相互作用在体外和体内对 EGFR 过表达的肿瘤细胞表现出高特异性和亲和力,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更有效地杀死 EGFR 阳性肿瘤细胞,但不能杀死 EGFR 阴性癌细胞. 重要的是,7D12-NK92MI
  • 一种基于靶向配基细胞偶联技术的抗肿瘤免疫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人:江南大学
    公开号:CN112675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靶向配基细胞偶联技术的抗肿瘤免疫细胞制备及其应用,将修饰有生物正交反应基团的非天然糖添加到免疫细胞如NK细胞的培养基中,以获得修饰有生物正交反应基团的免疫细胞;然后将一端为可与上述生物正交反应基团匹配产生连接反应的生物正交反应配对基团的靶向配基如纳米抗体在生理条件下通过生物正交反应修饰到免疫细胞表面,连接方式为转肽酶SrtA介导的化学酶法,靶向配基具有高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受体的特性。本发明公开的靶向配基修饰的免疫细胞可特异性的靶向结合于癌细胞,进而修饰后的免疫细胞产生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使癌细胞表面发生穿膜孔洞或吞噬裂解癌细胞的效应,具有特异性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