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1-dibromotriphenylene | 24253-5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1-dibromotriphenylene
英文别名
2,11-Dibromotriphenylene
2,11-dibromotriphenylene化学式
CAS
24253-51-8
化学式
C18H10Br2
mdl
——
分子量
386.085
InChiKey
DVTDTJRMYOMSK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1-dibromotriphenylene4-(三甲基硅烷)苯硼酸四(三苯基膦)钯 、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以73%的产率得到3,6-bis(4-trimethylsilylphenyl)triphen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4-(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的旋转效应提高苯并苯的荧光量子产率
    摘要:
    苯并三苯的荧光量子产率很低,因为 HOMO 和 LUMO 之间的跃迁矩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必须打破苯并苯的对称结构。我们发现,尽管结构对称,但 2,3,6,7,10,11-六[4-(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苯并苯的 4-(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的旋转效应有效地破坏了对称性,导致荧光量子产率的提高。
    DOI:
    10.1016/j.mencom.2022.01.028
  • 作为产物:
    描述:
    4,4''-二溴-1,1':2',1''-三联苯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2,11-dibromotriphen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光芳基偶联和相关反应。二、卤代-邻三联苯生成三亚苯
    摘要:
    通过比较在使用碘作为氧化剂的苯溶液中进行的三类邻三联苯衍生物 4- (3) 和 4' 的紫外线照射反应,研究了对邻三联苯光化学转化的电子效应-取代的 (4) 和 4,4" - 二取代的衍生物 (5)。虽然硝基等强吸电子基团阻碍了环化反应的发生,但甲氧基、氟、氯和溴化合物提供了相应的苯并苯衍生物。然而,对于溴和碘化合物,由于碳 - 卤素键的光化学裂解导致产物的复杂混合物,这导致苯基化产物的形成,因此苯基三亚苯基与还原产物一起形成。此外,对于碘化合物,发现不需要氧化剂来进行环化脱氢反应,因为在光解过程中会释放出碘。形成光解产物的可能途径...
    DOI:
    10.1246/bcsj.42.7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br/>[FR] MATÉRIAUX POUR DISPOSITIFS ÉLECTROLUMINESCENTS ORGANIQUES
    申请人:MERCK PATENT GMBH
    公开号:WO2020016264A1
    公开(公告)日:2020-01-23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unds of the formula (1) and mixture comprising these compound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 in particula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to electronic devices which comprise these compounds and mixtures.
    本发明涉及公式(1)的化合物和包含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适用于电子设备,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且包括这些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电子设备。
  • 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72741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及包括该化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通过引入内酰胺稠环结构,实现了良好的电子注入性和传输性。
  •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申请人:DUK SAN NEOLUX CO., LTD.
    公开号:US20170288148A1
    公开(公告)日:2017-10-05
    Provided are a compound of Formula 1 and an organic electric element comprising a first electrode, a second electrode, and an organic material layer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organic electric element, wherein the driving voltage of the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an be lowered, and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and life span can be improved by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Formula 1 in the organic material layer.
    提供的是一种由化合物Formula 1和有机电元素组成的复合物,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形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以及包括该有机电元素的电子器件,其中通过在有机材料层中包含Formula 1代表的化合物,可以降低有机电子器件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申请人:DUK SAN NEOLUX CO., LTD.
    公开号:US10573819B2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Provided are a compound of Formula 1 and an organic electric element comprising a first electrode, a second electrode, and an organic material layer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organic electric element, wherein the driving voltage of the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an be lowered, and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and life span can be improved by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Formula 1 in the organic material layer.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 1 的化合物和一种有机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形成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以及包括该有机电子元件的电子设备,其中,通过在有机材料层中加入式 1 所代表的化合物,可以降低有机电子设备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 蓝色荧光分子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公开号:CN116283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本申请公开了蓝色荧光分子,具有D‑π‑A结构,包含作为受体基团的噁二唑和作为给体基团的苯基咔唑,以具有热激子能级排布特征的芳环作为π桥连接受体基团和给体基团。本申请还提供了蓝色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以具有热激子能级排布特征的芳环作为π桥,通过引入给受体合理调控其高能激发态,激活分子的热激子通道,突破荧光材料25%的激子利用率限制从而获得对激子利用率的提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