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4-Di(propan-2-yloxy)phenyl]-3-[2-(4-methoxy-3-propan-2-yloxyphenyl)ethyl]-4-oxo-7,8-di(propan-2-yloxy)chromeno[3,4-b]pyrrole-2-carboxylic acid | 1265221-6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4-Di(propan-2-yloxy)phenyl]-3-[2-(4-methoxy-3-propan-2-yloxyphenyl)ethyl]-4-oxo-7,8-di(propan-2-yloxy)chromeno[3,4-b]pyrrole-2-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
1-[3,4-Di(propan-2-yloxy)phenyl]-3-[2-(4-methoxy-3-propan-2-yloxyphenyl)ethyl]-4-oxo-7,8-di(propan-2-yloxy)chromeno[3,4-b]pyrrole-2-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1265221-68-8
化学式
C42H51NO10
mdl
——
分子量
729.868
InChiKey
CLZMBUMOIQHVS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3
  • 重原子数:
    53
  • 可旋转键数:
    1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4-Di(propan-2-yloxy)phenyl]-3-[2-(4-methoxy-3-propan-2-yloxyphenyl)ethyl]-4-oxo-7,8-di(propan-2-yloxy)chromeno[3,4-b]pyrrole-2-carboxylic acid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4.0h, 以56%的产率得到12-[3,4-Di(propan-2-yloxy)phenyl]-16-methoxy-7,8,17-tri(propan-2-yloxy)-4-oxa-1-azapentacyclo[11.8.0.02,11.05,10.014,19]henicosa-2(11),5,7,9,12,14,16,18-octae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层状菌素 G 三甲醚和层状菌素 S 的模块化全合成
    摘要:
    报告了标题化合物 2 和 3 的模块化全合成。关键的吡咯结构单元 8 是由容易获得的吡咯 6 通过二碘化/单去碘化序列制备的。化合物 8 与硼酸酯 9 的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得到内酯 10。在 Mitsunobu 条件下,化合物 10 的溴化和 N-烷基化得到完全取代的吡咯 13,它与硼酸进行第二次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14得到化合物15。最后一个化合物中酯部分的水解得到酸16,其参与脱羧Heck环化过程得到层状菌素G三甲醚(3)。从构件 8 开始并使用异丙氧基取代的芳烃 22 的相关反应序列,
    DOI:
    10.1002/ejoc.20100113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层状菌素 G 三甲醚和层状菌素 S 的模块化全合成
    摘要:
    报告了标题化合物 2 和 3 的模块化全合成。关键的吡咯结构单元 8 是由容易获得的吡咯 6 通过二碘化/单去碘化序列制备的。化合物 8 与硼酸酯 9 的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得到内酯 10。在 Mitsunobu 条件下,化合物 10 的溴化和 N-烷基化得到完全取代的吡咯 13,它与硼酸进行第二次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14得到化合物15。最后一个化合物中酯部分的水解得到酸16,其参与脱羧Heck环化过程得到层状菌素G三甲醚(3)。从构件 8 开始并使用异丙氧基取代的芳烃 22 的相关反应序列,
    DOI:
    10.1002/ejoc.2010011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dular Total Syntheses of Lamellarin G Trimethyl Ether and Lamellarin S
    作者:Katrin Hasse、Anthony C. Willis、Martin G. Banwell
    DOI:10.1002/ejoc.201001133
    日期:2011.1
    compound afforded acid 16 that engaged in a decarboxylative Heck cyclization process to give lamellarin G trimethyl ether (3). A related sequence of reactions starting from building block 8 and using the isopropoxy-substituted arenes 22, 25 and 27 has allowed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lamellarin S (2).
    报告了标题化合物 2 和 3 的模块化全合成。关键的吡咯结构单元 8 是由容易获得的吡咯 6 通过二碘化/单去碘化序列制备的。化合物 8 与硼酸酯 9 的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得到内酯 10。在 Mitsunobu 条件下,化合物 10 的溴化和 N-烷基化得到完全取代的吡咯 13,它与硼酸进行第二次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14得到化合物15。最后一个化合物中酯部分的水解得到酸16,其参与脱羧Heck环化过程得到层状菌素G三甲醚(3)。从构件 8 开始并使用异丙氧基取代的芳烃 22 的相关反应序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