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utyl 4-azidobenzoate | 1415326-1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utyl 4-azidobenzoate
英文别名
——
butyl 4-azidobenzoate化学式
CAS
1415326-18-9
化学式
C11H13N3O2
mdl
——
分子量
219.243
InChiKey
KYXBVNJVUKGTK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40.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d-甘露糖点击偶联物与氨基苯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毒性
    摘要:
    通过Cu(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从d-甘露糖衍生物以及通过三唑环相互连接的o-,m-和p-取代的苯甲酸酯获得的两套新的共轭物。测试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对具有/不具有多药耐药表型以及非肿瘤MRC-5和BJ成纤维细胞的七种癌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性活性。4-氨基苯甲酸6c的丁酯在所有测试的化合物中显示最高的活性,但是仅对K562髓样白血病细胞有活性。在甘露糖部分被乙酰化和未被乙酰化的N-糖基三唑共轭物几乎完全没有活性。相比之下,一些乙酰化的O-糖基结合物显示出细胞毒活性,这是细胞系依赖性的,并受到苯甲酸取代位置及其酯烷基链长度的强烈影响。最有效的化合物是与间取代苯甲酸辛酯共轭的乙酰化甘露糖苷。然而,导致糖苷亲水性增加的脱乙酰基几乎完全消除了它们的细胞毒性。
    DOI:
    10.1016/j.carres.2012.08.001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氨基苯甲酸盐酸氯化亚砜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0.75h, 生成 butyl 4-azido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d-甘露糖点击偶联物与氨基苯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毒性
    摘要:
    通过Cu(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从d-甘露糖衍生物以及通过三唑环相互连接的o-,m-和p-取代的苯甲酸酯获得的两套新的共轭物。测试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对具有/不具有多药耐药表型以及非肿瘤MRC-5和BJ成纤维细胞的七种癌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性活性。4-氨基苯甲酸6c的丁酯在所有测试的化合物中显示最高的活性,但是仅对K562髓样白血病细胞有活性。在甘露糖部分被乙酰化和未被乙酰化的N-糖基三唑共轭物几乎完全没有活性。相比之下,一些乙酰化的O-糖基结合物显示出细胞毒活性,这是细胞系依赖性的,并受到苯甲酸取代位置及其酯烷基链长度的强烈影响。最有效的化合物是与间取代苯甲酸辛酯共轭的乙酰化甘露糖苷。然而,导致糖苷亲水性增加的脱乙酰基几乎完全消除了它们的细胞毒性。
    DOI:
    10.1016/j.carres.2012.08.0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integrated high-throughput strategy enables the discovery of multifunctional ionic liquids for sustainable chemical processes
    作者:Anlian Zhu、Lingjun Li、Chi Zhang、Yutan Shen、Mingjie Tang、Lili Bai、Chunyan Du、Suojiang Zhang、Jianji Wang
    DOI:10.1039/c8gc03119c
    日期:——
    high-throughput preparation of ionic liquids and in situ screening of their reaction-promoting performance in 96-well plate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hen enables a facile 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ionic liquids from a 400-ionic liquid candidate pool to act as the solvent, the catalyst and the separating assistant, simultaneously, for carbonyl-azide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Merits of the ionic liquids-based processes
    开发具有简化的反应系统和后处理程序的新化学工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离子液体是简化传统化学过程的一类潜在的多功能化合物,但是由于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合理设计仍然很困难。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种概念验证策略,以实现离子液体的高通量制备和原位集成。在96孔板中筛选其促进反应的性能。然后,该集成方法可以轻松地从400个离子液体候选物库中识别出最佳离子液体,以同时充当羰基叠氮化物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催化剂和分离助剂。基于离子液体的方法的优点不仅在方便,高效地合成1,2,3-三唑基化合物中得到了证明,而且还在发现用于化学后修饰游离肽的新反应的过程中得到了证明。
  • Repurposing cycloaddition of β-carbonyl phosphonate and azide to synthesize triazolyl phosphonates <i>via</i> ionic-liquid-based data-driven screening
    作者:Anlian Zhu、Dongshuang Fan、Yanbo You、Honglei Wang、Yang Zhao、Jianji Wang、Lingjun Li
    DOI:10.1039/d2gc02461f
    日期:——
    liquids for discovering new reactivity, developing potent synthetic reactions, and even simplifying bioactivity evaluations. Using ILDDS, we repurposed the cycloaddition of β-carbonyl phosphonate and azide to synthesize triazolyl phosphonates that usually produced phosphonate-leaving produc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n, the repurposed cycloaddition reaction allows the access of triazolyl
    膦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的功能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单元。Nature 使用 β-羰基膦酸作为通用结构单元来获取结构多样的膦酸生物,这为化学家提供了一种仿生方法,但是,它受到化学反应过程中 C-P 键断裂的不利趋势的限制。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在此开发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数据驱动筛选 (ILDDS),该方法可以综合利用离子液体的多功能效应来发现新的反应性、开发有效的合成反应,甚至简化生物活性评估。使用 ILDDS,我们重新利用 β-羰基膦酸酯和叠氮化物的环加成来合成三唑基膦酸酯,在传统条件下通常会产生膦酸酯离去产物。然后,重新利用的环加成反应允许在温和条件下使用带有各种取代基的三唑基膦酸酯。此外,一个集成的工作流程结合了模块化和组合合成、简单的纯化和原位生物活性评估可以从头设计并以高通量方式实施,最终导致快速获得膦酸盐化合物以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