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Guttalax | 10040-4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Guttalax
英文别名
sodium 4,4'-(pyridin-2-ylmethylene)bisphenyl bisulfate;sodium picosulphate;sodium picosulfate
Guttalax化学式
CAS
10040-45-6
化学式
C18H13NO8S2*2Na
mdl
——
分子量
481.415
InChiKey
IVTCRGFWAYOYTC-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83-286°C
  • 溶解度:
    易溶于水,微溶于96%的乙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6
  • 重原子数:
    30.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145.75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9.0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399090
  • WGK Germany:
    3

SDS

SDS:644829d3794d7d04f30a2d9a6c3c84b3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匹可硫酸钠(Sodiumpicosulfate)化学名为4,4′(-吡啶-2-基亚甲基)双苯基双硫酸酯钠盐一水合物,是由意大利DeAngeli公司开发。1980年5月该药以Laxoberon的商品名获得上市许可,目前已在意大利、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广泛使用,2012年7月美国FDA批准匹可硫酸钠-氧化镁-枸橼酸口服散剂上市(商品名:Prepopik)。该药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很小、安全系数高,作为日服1次的便秘药,匹可硫酸钠在治疗便秘方面与国内已上市的药物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特点,市场前景广阔。

匹克硫酸钠

研究显示,匹克硫酸钠都没有胃肠道反应,是由结肠菌群的水解酶水解后产生二酚类物质发挥缓泻作用,其中匹可硫酸钠呈现出良好的润肠通便的功效。匹可硫酸钠作用部位为结肠,经结肠菌群产生的酶水解后产生活性成分二酚类物质,可直接刺激肠道粘膜,促进肠道蠕动并抑制肠道中水分的吸收,显示导泻的作用。尿中的排泄物显示匹可硫酸钠在胃肠道几乎无吸收,全身作用甚微,药效与活性成分的血浆浓度无关。

匹克硫酸钠是国外临床上常用的缓泻剂,上市国家包括意大利、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匹可硫酸钠是具有独特作用方式的特殊缓泻剂,通过肠内菌丛的代谢变成二酚代谢物,此化合物可使肠蠕动亢进,刺激肠粘膜,减少水分吸收,从而产生导泻作用,导泻作用温和,适用于各种便秘症、术后辅助排便、造影剂给药后促进排便、手术前肠管内容物排除、大腸检查(内视鏡)前处置,肠管内容物排除等。匹可硫酸钠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方式的特殊缓泻剂,对大肠黏膜直接作用产生温和的缓泻效果,它不仅可用于各种形态的便秘,也可免除因痔疮或肛裂等引起的排便疼痛,亦用于排便困难。

匹可硫酸钠临床上匹可硫酸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便秘症,如术后辅助排便、造影剂给药后促进排便、手术前肠管内容物排除、大肠检查(内窥镜)前处理、肠道内容物排除等。

Sodium Picosulfate是多酚类刺激性泻药的一种,可以抑制水和电解质类的吸收并增加它们的分泌。

Sodium Picosulfate在培养的肝细胞中表现出毒性作用。在快速生长的培养的兔子肝细胞中,800和1600毫克/毫升导致剂量依赖性空泡和脂肪变以及坏死,并伴随分裂活性降低,LDH值略增高。在培养4天的大鼠肝细胞中能够观察到显著但不太严重的作用,而培养6到11天的肝细胞能够耐受1600毫克/千克的Sodium Picosulfate。在人肝细胞培养基中,细胞数量略低于800和1600毫克/毫升,细胞核分裂的数量剂量依赖性减少。

Sodium Picosulphate长期治疗对大鼠结肠的神经肽含量没有影响。超过6个月期间,每天剂量(10毫克/千克/天)或者每周两次剂量(7.5毫克/千克/天)的Sodium Picosulphate不影响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激素抑制剂,以及黏膜、黏膜下层或外肌层P物质的水平。Sodium Picosulphate对回肠和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没有重要影响。在12周的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10毫克/千克Sodium Picosulphate连续治疗不会影响回肠中Brdu (LI)的标记指数,并不会引起LI显著的统计学增加。沿着隐窝的增殖模式在整个sodium picosulphate治疗研究中没有改变。Sodium Picosulphate长期治疗不会引起大鼠结肠动力的慢性改变。在禁食状态或摄入3克食物后,10毫克/千克/天Sodium Picosulphate预处理23周不会引起持续锋电位(LSB)显著的改变,其与相动性收缩或LSB频率相关。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制备匹可硫酸钠的新方法
    申请人:杭州新博思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965123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式(V)所示的匹可硫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以式(I)所示的2‑吡啶甲酸酯为起始原料,与式(II)所示的4‑卤代苯基烷基醚发生格氏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4’,4”‑二烷氧基二苯基‑(2‑吡啶)‑甲醇(化合物III)。(b)4’,4”‑二烷氧基二苯基‑(2‑吡啶)‑甲醇(化合物III)在路易斯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和烷氧基中的烷基,得到式(IV)所示的4’,4”‑二羟苯基‑(2‑吡啶)‑甲烷(化合物IV)。(c)4’,4”‑二羟苯基‑(2‑吡啶)‑甲烷氯磺酸发生硫酸酯化反应,用氢氧化钠后处理,得到匹可硫酸粗品,再通过重结晶得到高纯度的匹可硫酸(化合物V)。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匹可硫酸制备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原子经济性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Complexation of sodium picosulphate with beta cyclodextrin: NMR spectroscopic study in solution
    作者:Arti Maheshwari、Manisha Sharma、Deepak Sharma
    DOI:10.1007/s10847-012-0251-4
    日期:2013.12
    usually for patients who are preparing to undergo a colonoscopy. Cyclodextrins (CDs) are chiral, truncated cone shaped, cyclic oligosaccharides that can encapsulate a variety of drug molecules into inclusion complexes, thereby increasing their stability and solubility. 1H NMR spectroscopic studies showed the inclusion complexation between β-CD and SPL, based on the upfield shift changes in the β-CD
    匹可硫酸 (SPL) 是一种合成药物,广泛用于彻底清除肠道,通常用于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环糊精 (CD) 是一种手性、截锥形、环状低聚糖,可将多种药物分子封装成包合物,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和溶解性。基于 β-CD 腔质子(H-3' 和 H-5')的上场位移变化和客体 (SPL) 质子的下场位移变化,1H NMR 光谱研究表明 β-CD 和 SPL 之间存在包合络合. 包合物的结构由二维 ROESY 光谱数据确定。1:1 化学计量比和总结合常数 (Ka) 使用 Scott 绘图方法确定为 450 M-1。
  • 一种制备匹可硫酸钠的方法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开号:CN10517531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匹可硫酸的方法,包括:1)2‑苯酚乙二酸的混合物M;2‑吡啶甲醛、浓硫酸的混合物N;2)在0‑10℃下,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M滴入混合物N中,然后在20‑30℃下继续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8,抽滤,洗,得到3,3’‑二‑4,4’‑(吡啶‑2‑基亚甲基)双苯酚粗产物;3)将粗产物溶解于4M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镍铝,搅拌反应,过滤取滤液,用10%乙酸调pH,过滤,洗,甲醇重结晶,过滤,真空干燥得到4,4’‑(吡啶‑2‑基亚甲基)双苯酚;4)将其溶解于吡啶中,在0‑10℃下,将氯磺酸滴入反应,冰淬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二氯甲烷萃取,将相减压浓缩;甲醇重结晶,过滤,真空干燥即得。该方法提高匹可硫酸的收率,副产物少。
  • 一种匹可硫酸钠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海南医学院
    公开号:CN11338787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匹可硫酸的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指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酸性条件下,吡啶‑2‑甲醛苯酚进行缩合,所得中间体4,4′‑(2‑吡啶亚甲基)‑双氨基磺酸为磺化剂,加入催化剂,进行磺化反应,经后处理和精制得到匹可硫酸。本发明方法工艺操作相对简单,得到样品纯度高。
  • 一种制备高纯度匹可硫酸钠中间体及匹可硫酸钠的方法
    申请人: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2851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纯度匹可硫酸及其中间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通过向苯酚乙腈溶液中先后滴加浓硫酸、2‑吡啶甲醛进行反应;(2)反应淬灭后调碱,再中和分散析晶,并用有机醇对其粗品进行精制;(3)将中间体加入氯磺酸吡啶溶液,反应结束后用丙酮洗去吡啶,用碱处理成钠盐,然后浓缩干,经热甲醇提取、加入乙酸乙酯析晶,过滤,干燥,得到匹可硫酸粗品;(4)将粗品用无乙醇热提后,通过加入适量的纯化,降温析晶得到匹可硫酸钠一水合物。该方法可通过控制中间体中异构体的含量,从而稳定获得高纯度的中间体及匹可硫酸钠一水合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