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素是由几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的天然紫罗兰色
颜料,包括紫罗兰杆菌,淡紫色詹氏菌和杜氏假单胞菌D2等。这种
颜料具有潜在的医学应用,例如抗菌,抗锥虫,抗溃疡和抗癌药。堇青素的结构由三个单元组成:
5-羟基吲哚,羟
吲哚和
2-吡咯烷酮。
吡咯烷酮核中氢,氮和碳的
生物合成来源是通过使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标记色
氨酸(Trps)进行饲养实验确定的。CH(2)在Trp的3位置的Pro-S氢在
生物合成过程中被保留。氮原子仅来自α-
氨基,骨架碳原子源自两个Trp分子的侧链。
紫胶素核心中的所有三个氧原子均来自分子氧。最有趣的
生物合成机制是在
紫胶素支架左侧的
吲哚核的1,2-移位。替代的Trp分子直接并入
紫胶素核心的右侧。尽管已经分离了大量
天然产物,但仅在紫堇青素
生物合成中才观察到这种
吲哚转移。2006年至2008年,
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显着进展。在这三年中,大多数中间体和完整的途径得以建立。涉及两个独立的过程:由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