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enzoylpyridine N4-phenylthiosemicarbazone | 65518-4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enzoylpyridine N4-phenylthiosemicarbazone
英文别名
3-Phenyl-1-[(phenyl-pyridin-2-yl-methylidene)amino]thiourea;1-phenyl-3-[[phenyl(pyridin-2-yl)methylidene]amino]thiourea
2-benzoylpyridine N<sup>4</sup>-phenylthiosemicarbazone化学式
CAS
65518-40-3
化学式
C19H16N4S
mdl
——
分子量
332.429
InChiKey
PAGRYEABVYHAN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81.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SDS

SDS:ba7254bedfb045a6dcbd0636c7805b77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benzoylpyridine N4-phenylthiosemicarbazone乙醇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效的含糖精钯 (II) 络合物,可提高癌症治疗的敏感性
    摘要:
    钯(II) (Pd II ) 络合物是最有前途的抗癌化合物之一。2'-苯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 (BpT) 和糖精酸盐 (Sac) 都是有效的金属螯合剂,具有有效的抗癌活性。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新型抗癌药物,我们合成了一系列与缩氨基硫脲(TSC)衍生配体配位的含Sac和BpT的Pd II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对其进行了表征。 IR)、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热重分析(TGA)。每个靶复合物由 Pd II、BpT 和一个或两个 Sac 分子组成。体外和体内_在人肺腺癌细胞系 A549 和 Spc-A1 中研究了这些配体和获得的 Pd II复合物的抗生长作用。Pd II与 TSC 衍生物和 Sac 的配位导致比单一配体明显更高的抗癌活性。这些化合物被证明对 293 T 正常人肾上皮细胞是安全的。将 Sac 引入 TSC 衍生的 Pd II复合物
    DOI:
    10.1016/j.jinorgbio.2023.112205
  • 作为产物:
    描述:
    2-苯甲酰吡啶苯胺基硫脲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59%的产率得到2-benzoylpyridine N4-phenylthiosemicarbazone
    参考文献:
    名称:
    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of 4-phenyl-substituted 2′-benzoylpyridine thiosemicarbazones with potent and selective anti-tumour activity
    摘要:
    2⁢'-苯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BpT)是一种有效的铁螯合剂,并显示出对肿瘤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增殖活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BpT螯合剂的构效关系,合成了10种新的含有N4-苯基取代基的BpT类似物。重要的是,先前未曾探索过在BpT骨架的该位置进行芳香族取代,这些研究代表了首次尝试调查其构效关系。这些化合物相对于临床使用的铁螯合剂去铁胺(DFO)显示了显著增强的抗增殖活性。此外,这些化合物在体外对癌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显示出可观的疗效指数。构效关系分析表明,供电子取代基如-CH3和-OCH3导致的抗增殖活性大于吸电子基团如-Br和-Cl。这些发现有助于阐明各种4-苯基取代基对BpT系列螯合剂生物活性的影响,并有助于未来开发具有改善抗肿瘤活性的缩氨基硫脲。
    DOI:
    10.1039/c3ob41109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FTO小分子抑制剂金配合物及其合成方 法
    申请人:广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12079851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TO小分子抑制剂金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合成方法是取2‑苯甲酰吡啶和氨基硫脲混合溶解于甲醇中,滴加浓硫酸,于65℃回流搅拌反应,得淡黄色沉淀物;将所得淡黄色沉淀物过滤后用无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配体;取配体和Na[AuCl4]·2H2O混合,混合后溶解于甲醇中,于37℃搅拌反应,得黄绿色固体;将黄绿色固体用乙醚洗涤,干燥,用二氯甲烷溶解,过滤,在滤液中加入正己烷,出现明显分层现象,扩散72h后得到深红棕色晶体,即为金配合物。对金配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实验,进行了FTO蛋白活性测试实验以及测定金配合物和FTO蛋白的相互作用,证明金配合物可以作FTO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备选。本发明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施。
  • 一种以2-苯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为配体的铂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广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1207987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2‑苯甲酰吡啶为配体的缩氨基硫脲铂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选择2‑苯甲酰吡啶与氨基硫脲进行缩合反应,得到配体;配体再与Pt(DMSO)2Cl2反应得到五个新的铂配合物。本发明进一步对合成的铂配合物进行了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系列铂配合物体外活性普遍较好,特别是对人T24和HeLa、HUVECs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并且对人正常细胞毒性作用不大。还通过鸡胚绒毛膜血管实验,证明该铂配合物具有很好地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能够通过调节物质代谢、阻断内皮细胞膜受体与血管生成因子结合、抑制内皮细胞迁移等机制来实现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的生成。本发明铂配合物适用于制备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
  • 一种以2-苯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为配体的锌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广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1202891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本发明涉及一种2‑苯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为配体的锌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分别以2‑苯甲酰吡啶和氨基硫脲、4‑甲基‑3‑氨基硫脲、4,4‑二甲基‑3‑氨基硫脲、4‑苯基‑3‑氨基硫脲或4‑(2‑甲基)苯基‑3‑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席夫碱配体;再将配体与氯化锌反应制得锌配合物。在体外试验中,合成的锌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治疗效果优于临床药物顺铂,适用于制备高效的抗肿瘤药物。此外,合成的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适用于制备抑菌药物。
  • Stabilization of Cu <sup>II</sup> –I Bonds Using 2‐Benzoylpyridine Thiosemicarbazones – Synthesis, Structure, Spectroscopy, Fluo­rescence, and Cyclic Voltammetry
    作者:Shikha Indoria、Tarlok S. Lobana、Deep Singh、Sangita Kumari、Parveen Kumari、Tanu Bala、Ajar Kamal、Amanpreet K. Jassal、Isabel García Santos、Alfonso Castineiras、Jerry P. Jasinski
    DOI:10.1002/ejic.201500618
    日期:2015.10
    CuII–I bonds. The above thio ligands with copper(I) bromide and copper(I) chloride also formed similar CuII–Br and CuII–Cl bonds in complexes of stoichiometry [CuIIX(κ3-N,N,S-L)] (L = LMe, LEt, LPh, X = Br 2, 5, 8; X = Cl 3, 6, 9) by PCET. All of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nfrared spectroscopy,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ESR spectroscop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碘化铜 (I) 与 N1-取代的 2-苯甲酰基吡啶缩氨基硫脲 [(C6H5)(C5H4N)C2=N3–N2H–C(=S)–N1HR (R = Me, HLMe; Et, HLEt; Ph, HLPh )] 在乙腈/二氯甲烷混合物中形成了复合物 [Cu2III2(μ4-N,N,S-LMe)2] (1), [CuIII(κ3-N,N,S-LEt)] (4) 和 [ CuIII(κ3-N,N,S-LPh)] (7) 通过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PCET),这些配合物具有罕见的 CuII-I 键。上述硫代配体与溴化铜 (I) 和氯化铜 (I) 也形成了类似的 CuII-Br 和 CuII-Cl 键的化学计量复合物 [CuIIX(κ3-N,N,SL)] (L = LMe, LEt, LPh, X = Br 2, 5, 8; X = Cl 3, 6, 9) 通过 PCET。所有配合物均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ESR
  • Synthesis, Cytotoxic and Antimalarial Activities of Benzoyl Thiosemicarbazone Analogs of Isoquinoline and Related Compounds
    作者:Ratchanok Pingaew、Supaluk Prachayasittikul、Somsak Ruchirawat
    DOI:10.3390/molecules15020988
    日期:——
    Thiosemicarbazone analogs of papaveraldine and related compounds 1-6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cytotoxic and antimalarial activities. The cytotoxic activity was tested against HuCCA-1, HepG2, A549 and MOLT-3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Thiosemicarbazones 1-5 displayed cytotoxicity toward all the tested cell lines, while compounds 2-5 selectively show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the MOLT-3 cell
    合成了罂粟碱和相关化合物 1-6 的 Thiosemiccarbazone 类似物,并评估了其细胞毒性和抗疟活性。针对 HuCCA-1、HepG2、A549 和 MOLT-3 人类癌细胞系测试了细胞毒活性。Thiosemiccarbazones 1-5 对所有测试的细胞系都显示出细胞毒性,而化合物 2-5 则选择性地对 MOLT-3 细胞系显示出有效的活性。值得注意的是,N(4)-phenyl-2-benzoylpyridine thiosemicarbazone 4 对 HuCCA-1、HepG2、A549 和 MOLT-3 细胞系表现出最有效的活性,IC50 值分别为 0.03、4.75、0.04 和 0.004 microg/mL。此外,2-苯甲酰基吡啶硫代氨基脲 3 和 4 对恶性疟原虫具有抗疟活性,IC50 为 10-7 至 < 10-6 M。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N'-亚硝基尼古丁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锇二(2,2'-联吡啶)氯化物 链黑霉素 链黑菌素 银杏酮盐酸盐 铬二烟酸盐 铝三烟酸盐 铜-缩氨基硫脲络合物 铜(2+)乙酸酯吡啶(1:2:1) 铁5-甲氧基-6-甲基-1-氧代-2-吡啶酮 钾4-氨基-3,6-二氯-2-吡啶羧酸酯 钯,二氯双(3-氯吡啶-κN)-,(S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