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英语:Oxygen)是氧元素常见的单质形态,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大约占21%,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约为1.429g/L。它不可燃但可助燃。
分子结构氧气由氧分子(O₂)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形成一个双原子分子。两个氧原子共享一个2p轨道形成σ键,并且还有两个2p轨道分别形成π键和π键。因此其分子轨道式为(σ1s)²(σ1s)²(σ2s)²(σ2s*)²(σ2p)²(π2p)⁴(π2p*)²,使氧气成为奇电子分子,并具有顺磁性。
发现历史氧气最初是由卡尔·威廉·舍勒发现的。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也随后发现了氧气的存在,但因其先发表了论文,因此许多人仍然认为氧气是约瑟夫首次发现的。1777年,拉瓦锡正式命名其名为“Dioxygen”,并利用氧气进行了燃烧和腐蚀实验,推翻了当时的燃素理论。
用途氧气的应用广泛,包括钢铁冶炼、塑料及纺织品制造、火箭推进剂、急救治疗以及维持飞机、潜艇、太空船、潜水等条件下的生命。在医疗领域,它可用于氧气疗法、抢救病人和临床治疗。此外,在金属焊接与切割、炼钢、电子工业中也有重要用途。
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小规模制氧通常加热氯酸钾(KClO₃)和催化剂二氧化锰(MnO₂)的混合物,生成氧气及氯化钾(KCl)。此发生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型,需使用试管。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中可能含有少量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
溶解度不同温度下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如下:
氧气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对呼吸道,特别是肺脏的损伤。严重时可引起水肿。最大容许浓度(如进行氧气疗法)为25%~40%;在潜水工作中使用压缩氧气时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化学性质氧气是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但微溶于醇。
用途氧气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割和焊接、炼钢、医疗(如抢救病人和临床治疗)、国防、电子工业、化工、冶金等领域,还用于光导纤维制备、电真空研究及半导体器件制造等工艺中的热氧化、外延扩散、化学气相沉积等过程。
生产方法氧气的生产主要通过空分法或水电解法。空分法首先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和机械杂质,并在压缩机中压缩,然后清除二氧化碳并干燥压缩空气。随后经过液化、精馏分离出氧和氮,分别储存在氧气柜和液氧贮槽内;压缩的氧气则充填于氧气瓶中。
水电解法则是在电解槽中通入直流电分解水,从而制得纯氢气及副产氧气。
安全类别使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