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氨-d3 | 13550-49-7

中文名称
氨-d3
中文别名
氨气-d3
英文名称
deuterated ammonia
英文别名
ammonia-d3;ammonia
氨-d3化学式
CAS
13550-49-7
化学式
H3N
mdl
——
分子量
20.0067
InChiKey
QGZKDVFQNNGYKY-ZRLBSUR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8 °C(lit.)
  • 沸点:
    −33 °C(lit.)
  • 蒸气密度:
    0.6 (vs air)
  • 闪点:
    132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T,N
  • 危险类别码:
    R1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005 2
  • WGK Germany:
    2
  • 安全说明:
    S16,S26,S36,S37,S39,S45,S61,S9
  • 危险标志:
    GHS04,GHS05,GHS06,GHS09
  • 危险性描述:
    H221,H280,H314,H331,H4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10,P261,P273,P280,P305 + P351 + P338,P310

SDS

SDS:0ca6284e606eff0b50e1fa5166e3d04b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氨-d3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气体 (类别 1)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3)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0 极易燃气体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31 吸入会中毒。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30 + P331 如果吞咽:漱口,不要催吐。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
浴。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77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被安全堵住。
P381 如能确保自身安全,消除着火源。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3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D3N
分子式
: 20.05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Ammonia-d3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3550-49-7
No.) 236-926-9
EC-编号 007-001-00-5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迅速地扫干净或吸干净。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Ammonia-d3 13550-49-7 PC- 2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3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基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3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Butoject® (KCL 897 / Z677647,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基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3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Butoject® (KCL 897 / Z677647,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
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气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78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33 °C - lit.
g) 闪点
132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爆炸上限: 30 %(V) 在 1013 hPa
爆炸下限: 15 %(V) 在 1013 hPa
k) 蒸气压
8,880.00 hPa 在 21 °C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极端温度和直接日晒。
10.5 不相容的物质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005 国际海运危规: 1005 国际空运危规: 1005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AMMONIA, ANHYDROUS
国际海运危规: AMMONIA, ANHYDROUS
国际空运危规: Ammonia, anhydrous
客运飞机: 不允许运输
货运飞机: 不允许运输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2.3 (8) 国际海运危规: 2.3 (8) 国际空运危规: 2.3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是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是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氨-d3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ammonia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激光同位素分离的双分子自由基清除过程:NH 2 D + O 2
    摘要:
    观察到NH 3 D混合物中NH 2 D的红外多光子光氧化仅产生HDO,表明一步分离氘的效率为[D 2 O] /([D 2 0] + [H 2 O])⩾50%,这是明显高于理论值的33%。结果由大速率的差异在自由基清除步骤所解释的,即ķ(d + O 2)= 2.2×10 9中号-1小号-1,ķ(NH 2 + O 2)⩽5×10 6中号- 1 s -1和k(NH 2 + NH 2)= 1.6×10 10 M -1 s -1。用钛固体粉末作为催化剂,我们观察到HDO的形成产率比不使用催化剂的HDO形成产率高至少三到四倍。
    DOI:
    10.1016/0009-2614(86)80294-9
  • 作为产物:
    描述:
    肼-D4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氨-d3
    参考文献:
    名称:
    Cluster size effects on hydrazine decomposition on Irn/Al2O3/NiAl(110)
    摘要:
    A series of planar mode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deposition of size-selected lr(n)(+) on Al2O3/NiAl(110), and hydrazine decomposition chemistry was used to probe their size-dependent chemical properties. Small Ir-n (n <= 15) on Al2O3/NiAl(110) are able to induce hydrazine decomposition at temperatures well below room temperature, with significant activity first appearing at Ir-7. Both activity and product branching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deposited cluster size, with these small clusters supporting only the simplest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dehydrogenation and N-2 desorp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followed by H-2 recombinative desorption at temperatures above 300 K. For Ir-15, we begin to see ammonia production, signaling the onset of a transition to clusters able to support more complex chemistry. (c) 2005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susc.2005.10.054
  • 作为试剂:
    描述:
    双乙烯酮氦气氨-d3 作用下, 生成 ionized ke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Generation of the distonic ion CH2NH3.bul.+: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the ketene cation radical by ammonia and unimolecular decarbonylation of ionized acetamide
    摘要:
    DOI:
    10.1021/ja00250a0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infrared study of lithium-ammonia and potassium-ammonia complexes trapped in solid argon
    作者:A. Loutellier、L. Manceron、J.P. Perchard
    DOI:10.1016/0301-0104(90)90016-3
    日期:1990.9
    and Li or K atoms in solid argon led to the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numerous products classified in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is constituted by mononuclear species M(NH3)n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ongly intensity enhanced ν1 (A1 stretching) and ν2 (A1 bending) modes of ammonia. For M=Li and n=1, 6Li/7Li and H/D, isotopic substitution allows complete assisgnment of the spectrum and force
    固态氩中氨和Li或K原子的冷凝导致自发形成许多分为三类的产物。第一组是由单核物种M(NH构成3)ñ主要呈现强烈强度增强ν 1(A 1拉伸)和ν 2(A 1弯曲)氨的模式。对于M = Li和n = 1、6 Li / 7 Li和H / D,同位素取代可以完全确认光谱并进行力场计算。用于增加值Ñ中,ν的频率降低1该模式表明与1:1络合物中的电子转移相反,即从M向氨分子转移,这对应于碱金属原子在液态氨中的稀溶液所描述的情况。第二组包括物种几个金属原子和一个氨分子,其中ν 1模式也红了相对于移动到其位置在1:1的复合物。由于预期电子传输的趋势与1:1情况(从氨向金属簇)相同,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M到氨(1:n种)或从氨对M(m:1种情况)引起相同的振动扰动。最后,在两个掺杂剂浓度高,所述光谱变化,主要是在ν特征在于谱带增宽1和ν 2个的光谱区域,不容易解释。
  • Detection of gas-phase species in MOCVD of GaN using molecular bea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作者:Jörg Schäfer、Andreas Simons、Jürgen Wolfrum、Roland A Fischer
    DOI:10.1016/s0009-2614(00)00121-4
    日期:2000.3
    and 1500 K. Molecular beam sampling using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has been used to show that gallium–nitrogen compounds, like the Lewis-acid–base adduct (CH3)3GaNH3 and dimeric clusters like [(CH3)4Ga2(NH2)2], [(CH3)3Ga2(NH2)2] and [(CH3)3Ga2(NH)] appear in the boundary layer of a sapphire substrat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300 and 1000 K, whereas above 1000 K the only species detected are
    在300至1500 K的宽温度范围内,研究了使用Ga(CH 3)3 / NH 3进行GaN沉积的商业应用程序。使用四极质谱的分子束采样技术已显示出镓-氮化合物,如路易斯酸碱加合物(CH 3)3 GaNH 3和二聚体簇,例如[(CH 3)4 Ga 2(NH 2)2 ],[(CH 3)3 Ga 2(NH 2)2 ]和[(CH 3)3 Ga2(NH)]出现在蓝宝石衬底的边界层中,温度范围为300至1000 K,而在1000 K以上,仅检测到的物种为Ga(CH 3)2,Ga(CH 3)和大部分为Ga原子。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主要是Ga原子将金属的通量带到发生外延生长(> 1200 K)的衬底上。
  • Dissociative and Associative Concerted Mechanism for Ammonia Synthesis over Co-Based Catalyst
    作者:Tian-Nan Ye、Sang-Won Park、Yangfan Lu、Jiang Li、Jiazhen Wu、Masato Sasase、Masaaki Kitano、Hideo Hosono
    DOI:10.1021/jacs.1c06657
    日期:2021.8.18
    current catalytic reaction mechanism for ammonia synthesis relies on either dissociative or associative routes, in which adsorbed N2 dissociates directly or is hydrogenated step-by-step until it is broken upon the release of NH3 through associative adsorption. Here, we propose a concerted mechanism of associative and dissociative routes for ammonia synthesis over a cobalt-loaded nitride catalyst. Isotope
    目前氨合成的催化反应机制依赖于解离或缔合途径,其中吸附的 N 2直接离解或逐步氢化,直到通过缔合吸附释放 NH 3后被破坏。在这里,我们提出了在负载钴的氮化物催化剂上合成氨的缔合和解离路线的协同机制。同位素交换实验表明,吸附的 N 2可以在 Co 金属和氮化物载体上活化,从而导致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表面低功函数 (2.6 eV) 特征与 CeN 载体上表面氮空位的形成共同作用产生了 N 2的双重途径与目前报道的 Co 基催化剂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 (45 kJ·mol –1 ),这导致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合成氨。
  • Mechanisms of the various nitric oxide reduction reactions on a platinum-rhodium (100) alloy single crystal surface
    作者:H. Hirano、T. Yamada、K.I. Tanaka、J. Siera、P. Cobden、B.E. Nieuwenhuys
    DOI:10.1016/0039-6028(92)90463-g
    日期:1992.2
    The reduction of nitric oxide with hydrogen was studied over a Pt0.25-Rh0.75(100) alloy surface used as a model catalyst for the automotive three-way catalyst.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mechanisms of the different reactions leading to the products dinitrogen, ammonia and nitrous oxide. For this purpose the reaction was studied under various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reactivity measurements
    在用作汽车三元催化剂模型催化剂的 Pt0.25-Rh0.75(100) 合金表面上研究了用氢气还原一氧化氮。本文重点介绍了生成产品二氮、氨和一氧化二氮的不同反应的机理。为此目的,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研究反应,包括在稳态条件下在 10-7 毫巴范围内和在 10 毫巴范围内随着 NO/H2 比率变化的反应性测量。此外,还研究了 NO 的热分解和 NO + NH3 的反应。使用 15NO 和 15NH3 是为了收集有关各种含氮产物形成反应机制的更多信息。通过使用低能电子衍射表征表面。俄歇电子能谱和热解吸能谱。从这些研究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 如果有足够的 N 吸附原子可用,则可以在使用的整个温度范围 (350-1300 K) 内通过 2 个 N 吸附原子的组合形成 N2。(b) 低于 600 K,N2 形成的主要贡献是通过 NOads + Nads → N2+ Oads。在较高温度下,主要机制是
  • Vibrational energy disposal in reactions of fluorine atoms with hydrides of groups III, IV and V
    作者:A.S. Manocha、D.W. Setser、M.A. Wickramaaratchi
    DOI:10.1016/0301-0104(83)85058-7
    日期:1983.4
    from the reactions of F atoms with B2H6, CH4, CH3F, CH2F2, CH2Cl2, CH3ONO. CH3NO2, NH3 (and ND3). PH3 and HNCO has been observed from a 300 K flowing-afterglow reactor. Experiments were done for a range of CH4 and F atom concentrations to identify conditions which were free of vibrational relaxation and secondary reactions, and these conditions were used to assign initial HF(v) vibrational distributions
    F原子与B 2 H 6,CH 4,CH 3 F,CH 2 F 2,CH 2 Cl 2,CH 3 ONO反应生成的HF红外化学发光。CH 3 NO 2,NH 3(和ND 3)。从300 K余辉流动反应器中观察到PH 3和HNCO。对一系列CH 4和F原子浓度进行了实验,以确定没有振动弛豫和二次反应的条件,并将这些条件用于分配初始HF(v)每个反应的振动分布。还比较了每个反应的发射强度与CH 4的发射强度,以便获得300 K时的相对HF形成速率常数。由于F + CH 4的绝对速率常数已经确定,所有这些数据的组合提供了在300 K时形成HF(v)的绝对速率常数。为了更好地估算氨分布的HF(v = 0)和DF(v = 0)分量,研究了ND 3反应以获得更多振动水平的信息。。使用NH 3和ND 3同位素对能量处置没有明显影响。除NHCO可能有加除通道外,HF(v)分布反转且< f v > = 0.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