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然鱼腥草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化学名称为癸酰乙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新合成的一种类似物质——新鱼腥草素钠(化学名称为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与癸酰乙醛在药理作用和疗效上基本相似,同样具备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炎、利尿及抗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简介新鱼腥草素钠是由新鱼腥草素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组成。由于新鱼腥草素为油状物不易溶于水,因此通过加入亚硫酸氢钠来提高其溶解度。然而,在溶液状态保存过程中,该物质容易析出,导致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增加;此外,新鱼腥草素钠对光敏感,可能导致药品变质。
临床应用这种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及五官科疾病等多种病症。
应用领域鱼腥草素钠是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挥发油中提取的一种醛类成分的化学合成物。它对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孢子丝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常用于治疗附件炎、盆腔炎、慢性宫颈炎等多种妇科炎症,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症。
制备方法(1) 取椰子油3500g,置一搪瓷容器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750g和硫酸250g,经皂化和酸化后,在150℃、压力120mmHg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分馏制得十二酸;
(2) 制备钙盐:取经过筛石灰1800g加水2500ml搅拌成糊状。另将十二酸500g加热溶解于1万ml瓷桶中,然后加入冰乙酸2500g混合均匀,倒入石灰糊中不断搅拌,制得钙盐并放置过夜;
(3) 制备混酮:将所制得的钙盐装入裂解罐内,直火加热裂解10小时,得到约750ml混酮;
(4) 十三酮-2制备(分馏):取混酮1000ml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3粒玻璃珠以防止瀑沸。连接分馏装置后加热(温度控制在150℃、压力控制在120mmHg),进行减压蒸馏,并收集相应的馏分称重即得十三酮-2;
(5) 十二酰乙醛钠盐制备:将十三酮-2 200g、甲酸乙酯750g及无水苯1000ml混合于5000ml三角烧瓶中。分次加入碎切的125g金属钠,充分振摇并保持反应液在25℃室温下放置过夜,即得十二酰乙醛钠盐;
(6) 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用水提取上述产物4次(每次2000ml×2,1000ml×2),合并水提液。另取750g NaHSO3溶解于1500ml水中,并与冰乙酸混合。将混合物加入上述水提液中立即生成白色沉淀并搅拌均匀放置过夜后过滤,滤干的沉淀倒入瓷桶内,用50%乙醇8000ml置水浴中加热煮沸后过滤。滤液在水浴中再次加热煮沸后进行重结晶,并抽滤至干。使用约1500ml乙醚分次洗涤,再用水洗至洁白并干燥于80℃下即为新鱼腥草素钠。
生物活性Sodium lauryl sulfoacetate 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固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具有抗免疫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