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3,3-tetraethoxy-1,3-diphenyl-disiloxane | 18586-5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3,3-tetraethoxy-1,3-diphenyl-disiloxane
英文别名
1,1,3,3-Tetraaethoxy-1,3-diphenyl-disiloxan;[Diethoxy(phenyl)silyl]oxy-diethoxy-phenylsilane
1,1,3,3-tetraethoxy-1,3-diphenyl-disiloxane化学式
CAS
18586-54-4
化学式
C20H30O5Si2
mdl
——
分子量
406.626
InChiKey
ADGIGASJNRINP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88 °C(Press: 9 Torr)
  • 密度:
    1.0559 g/cm3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4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醇1,1,3,3-tetraethoxy-1,3-diphenyl-disiloxane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反应 3.0h, 生成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参考文献:
    名称:
    碳酸二乙酯的可持续催化合成
    摘要:
    应该开发新的可持续方法来克服由CO 2和醇合成碳酸二烷基酯的平衡限制。我们使用原硅酸四乙酯(TEOS)和CO 2与Zr催化剂一起,报道了碳酸二乙酯(DEC)可持续催化合成的第一个实例。可以将二硅氧烷副产物还原为TEOS。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研究烷氧基硅烷底物中的乙氧基取代基数量,烷基链和不饱和部分对该反应基本性质的影响,可以使用多种烷氧基硅烷底物合成DEC。通过动力学研究,标记实验和光谱学研究获得的机理见解表明DEC是通过CO的亲核乙氧基化生成的2插入Zr催化剂和TEOS再生催化剂。前所未有的转变为使用可回收的烷氧基硅烷进行DEC合成提供了一条更清洁途径的新方法。
    DOI:
    10.1002/cssc.202002471
  • 作为产物:
    描述:
    sodium diethoxy(phenyl)silanolate 在 二氧化碳 作用下, 反应 1.0h, 以95%的产率得到1,1,3,3-tetraethoxy-1,3-diphenyl-disilo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二烷氧基硅烷醇化物与二氧化碳的相互作用†
    摘要:
    通过使二氧化碳与烷氧基(有机)硅烷醇钠在高压下反应以及通过使CO 2鼓泡通过反应混合物来获得一系列有机(烷氧基)二硅氧烷。已经提出,该反应涉及烷氧基(有机)硅烷醇钠的碳酸盐衍生物的中间形成。
    DOI:
    10.1039/c6ra19758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ustainable Catalytic Synthesis of Diethyl Carbonate
    作者:Wahyu S. Putro、Akira Ikeda、Shinji Shigeyasu、Satoshi Hamura、Seiji Matsumoto、Vladimir Ya. Lee、Jun‐Chul Choi、Norihisa Fukaya
    DOI:10.1002/cssc.202002471
    日期:2021.2.5
    New sustainable approache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overcome equilibrium limitation of dialkyl carbonate synthesis from CO2 and alcohols. Using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and CO2 with Zr catalysts, we report the first example of sustainable catalytic synthesis of diethyl carbonate (DEC). The disiloxane byproduct can be reverted to TEO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DEC can be synthesized using a wide
    应该开发新的可持续方法来克服由CO 2和醇合成碳酸二烷基酯的平衡限制。我们使用原硅酸四乙酯(TEOS)和CO 2与Zr催化剂一起,报道了碳酸二乙酯(DEC)可持续催化合成的第一个实例。可以将二硅氧烷副产物还原为TEOS。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研究烷氧基硅烷底物中的乙氧基取代基数量,烷基链和不饱和部分对该反应基本性质的影响,可以使用多种烷氧基硅烷底物合成DEC。通过动力学研究,标记实验和光谱学研究获得的机理见解表明DEC是通过CO的亲核乙氧基化生成的2插入Zr催化剂和TEOS再生催化剂。前所未有的转变为使用可回收的烷氧基硅烷进行DEC合成提供了一条更清洁途径的新方法。
  • Interaction of organodialkoxysilanolates with carbon dioxide
    作者:M. N. Temnikov、N. V. Cherkun、K. L. Boldyrev、S. N. Zimovets、E. G. Kononova、I. V. Elmanovich、M. O. Gallyamov、A. M. Muzafarov
    DOI:10.1039/c6ra19758b
    日期:——
    A series of organo(alkoxy)disiloxanes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carbon dioxide with sodium alkoxy(organo)silanolates under high pressure as well as by bubbling CO2 through the reaction mixture.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reaction involves the intermediate formation of carbonate derivatives of sodium alkoxy(organo)silanolates.
    通过使二氧化碳与烷氧基(有机)硅烷醇钠在高压下反应以及通过使CO 2鼓泡通过反应混合物来获得一系列有机(烷氧基)二硅氧烷。已经提出,该反应涉及烷氧基(有机)硅烷醇钠的碳酸盐衍生物的中间形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