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tri-n-butylsilane | 994-8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tri-n-butylsilane
英文别名
ethyltributylsilane;ethyl-tributyl-silane;Aethyl-tributyl-silan;Silane, ethyl tributyl;tributyl(ethyl)silane
ethyl-tri-n-butylsilane化学式
CAS
994-88-7
化学式
C14H32Si
mdl
——
分子量
228.494
InChiKey
APMNKVHHIPTYD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6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丁基氯硅烷 、 在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1%的产率得到ethyl-tri-n-but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锆茂-乙烯配合物与 14 族金属氯化物或醇盐的反应
    摘要:
    锆茂-乙烯配合物 Cp2Zr(CH2=CH2)(PMe3) 与 R3EX(E=Si、Ge、Sn;R=Ph 或 Bu;X=Cl、OEt 或 OER3)反应,水解后以高产率得到 R3EEt。乙烯配合物与 Bu3SnCl 的反应混合物进一步与苯乙炔反应,得到高烯丙基锡化合物。当反应混合物用Ph3SnCl或Ph3GeCl代替苯乙炔处理时,水解后通过替换β-SnBu3部分以高产率获得Ph3SnEt或Ph3GeEt。
    DOI:
    10.1246/cl.1998.1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eparation of ethylene-bridged Group 14 metal–zirconocene complexes
    作者:Yasuyuki Ura、Ryuichiro Hara、Tamotsu Takahashi
    DOI:10.1016/s0022-328x(00)00463-0
    日期:2000.10
    The reactions of the zirconocene-ethylene complex Cp2Zr(CH2=CH2)(PMe3) with Group 14 metal chlorides or alkoxides give ethylene-bridged group 14 metal-zirconocene complexes. A reaction mechanism via a five-membered intermediate which involves direct coupling of ethylene and single bonding is proposed. (C) 2000 Elsevier Science S.A. All rights reserved.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Sn: Org.Verb.3, 1.1.3.5, page 41 - 57
    作者: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Si: MVol.C, 13, page 39 - 41
    作者:
    DOI:——
    日期:——
  • <b>The Preparation of Organolithium Compounds by the Transmetalation Reaction. IV. So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metalation Reaction</b>
    作者:Dietmar. Seyferth、Michael A. Weiner
    DOI:10.1021/ja00862a009
    日期:1962.2
  • Petrow; Tschernyschew, 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1952, vol. 86, p. 737
    作者:Petrow、Tschernyschew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