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4-bromophenyl)pyridin-4-amine | 86775-9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4-bromophenyl)pyridin-4-amine
英文别名
——
N-(4-bromophenyl)pyridin-4-amine化学式
CAS
86775-97-5
化学式
C11H9BrN2
mdl
——
分子量
249.11
InChiKey
UCGFZFFKJRXDQ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64-265 °C
  • 沸点:
    365.7±22.0 °C(Predicted)
  • 密度:
    1.51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4.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4-bromophenyl)pyridin-4-amine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90%的产率得到1,2-bis(4-bromophenyl)-1,2-di(pyridin-4-yl)hyd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碘介导的仲胺与肼的氧化N–N偶联
    摘要:
    已经建立了I 2介导的N–N偶联反应,用于在温和条件下将N-芳基氨基吡啶氧化成二种新的肼衍生物。该合成方法不需要使用过渡金属,并且可以方便地以克为单位进行。它也适用于二苯胺和N-烷基苯胺底物。
    DOI:
    10.1039/c9ob00279k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氧基吡啶4-溴苯胺双(三甲基硅烷基)氨基钾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60%的产率得到N-(4-bromophenyl)pyridin-4-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抗癌活性的N-杂芳基胺的合成:N-杂芳基烷基醚与胺的亲核胺化作用。
    摘要:
    描述了N-杂芳基烷基醚与各种胺的温和胺化方案。通过使用简单易用的碱基作为启动子通过C–O键裂解来实现这种转化,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胺化策略来使用多种抗癌活性化合物。出色的官能团兼容性,可扩展性,广泛的底物范围以及多种药物的容易衍生化,突出了这项工作。
    DOI:
    10.1021/acs.orglett.9b017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氮杂芳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氮杂芳胺类化合物
    申请人:湖南大学
    公开号:CN10960839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本发明提供一种式(I)所示氮杂芳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在碱存在以及加热的条件下,使式(Ⅱ)所示氮杂芳烃化合物与式(Ⅲ)所示胺类化合物反应,使所述式(Ⅱ)化合物的A环上的u个X取代基分别被式(Ⅲ)化合物中的NR1R2取代,得到式(I)化合物;其中,A为氮杂六元或五元芳环,其为独立单环或与B环稠和;Xn是指A环上至少具有n个X取代基,各个X取代基独立选自:F、Cl、Br、I、CN、C1~6烷氧基或C1~4烷硫基,其中,n为1~5的正整数;所述碱选自tBuOK、tBuONa、tBuONa、KHMDS、NaHMDS、LiHMD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无需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环境友好。此外,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氮杂芳胺类化合物。
  • New Stable Cu(I) Catalyst Supported on Weakly Acidic Polyacrylate Resin for Green C-N Coupling: Synthesis of N-(Pyridin-4-yl)benzene Amines and N,N-Bis(pyridine-4-yl)benzene Amines
    作者:Nitin Kore、Pavel Pazdera
    DOI:10.3390/molecules22010002
    日期:——
    A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a new stable Cu(I) catalyst supported on weakly acidic polyacrylate resin without additional stabilizing ligands is described.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ology for Ullmann Cu(I) catalyzed C-N cross coupling reactions using this original catalyst is reported. Coupling reactions of 4-chloropyridinium chloride with anilines containing electron donating (EDG) or electron withdrawing
    描述了一种在没有额外稳定配体的情况下制备负载在弱酸性聚丙烯酸酯树脂上的新型稳定 Cu (I) 催化剂的方法。报道了使用这种原始催化剂的 Ullmann Cu (I) 催化 CN 交叉偶联反应的简单有效方法。4-氯吡啶鎓与分别含有给电子 (EDG) 或吸电子 (EWG) 基团、萘-2-胺和哌嗪的苯胺的偶联反应得到了成功证明。
  • General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with adaptive dynamic homogeneous catalysis
    作者:Indrajit Ghosh、Nikita Shlapakov、Tobias A. Karl、Jonas Düker、Maksim Nikitin、Julia V. Burykina、Valentine P. Ananikov、Burkhard König
    DOI:10.1038/s41586-023-06087-4
    日期:——
    (AD-HoC) with nickel under visible-light-driven redox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general C(sp2)–(hetero)atom coupling reactions. The self-adjustive nature of the catalytic system allowed the simple classification of dozens of various classes of nucleophiles in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This is synthetically demonstrated in nine different bond-forming reactions (in this case, C(sp2)–S, Se, N, P, B, O, C(sp3, sp2
    交叉偶联反应是现代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转化之一1,2,3。尽管考虑到各种方案,报道的(杂)芳基卤化物和亲核试剂偶联配偶体的范围非常大,但化合物类别之间的反应条件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重新优化反应条件4。在这里,我们介绍了在可见光驱动的氧化还原反应条件下镍的自适应动态均相催化(AD-HoC),用于一般的 C( sp 2 )–(杂)原子偶联反应。催化系统的自我调节性质允许在交叉偶联反应中对数十种不同类别的亲核试剂进行简单分类。这在九种不同的成键反应(在本例中为 C( sp 2 )–S、Se、N、P、B、O、C( sp 3、  sp 2、  sp )、Si、Cl)中得到了综合证明在可预测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数百个合成实例。催化反应中心和条件因添加的亲核试剂或如果需要而添加市售的廉价胺碱而彼此不同。
  • Sammes, Michael P.; Ho, King-Wah; Tam, Ming-Lim,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3, # 5, p. 973 - 978
    作者:Sammes, Michael P.、Ho, King-Wah、Tam, Ming-Lim、Katritzky, Alan R.
    DOI:——
    日期:——
  • US4206215A
    申请人:——
    公开号:US4206215A
    公开(公告)日:1980-06-0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