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ethyl propylcarbamate | 20074-8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ethyl prop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β-Chlor-aethyl-N-propyl-carbamat;propyl-carbamic acid-(2-chloro-ethyl ester);Propyl-carbamidsaeure-(2-chlor-aethylester);Carbamic acid, propyl-, 2-chloroethyl ester;2-chloroethyl N-propylcarbamate
2-chloroethyl prop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20074-88-8
化学式
C6H12ClNO2
mdl
MFCD01738864
分子量
165.62
InChiKey
RWEFVPQWLOQTS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3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chloroethyl propylcarbamate 在 sod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生成 2-iodoethyl prop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BQCA和TBPB衍生的M1受体混合配体:正构咔巴酚差异调节部分激动。
    摘要:
    最近,对变构机制的研究已经使人们对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激活和信号传导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由于在变构调节研究中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比较和讨论了两组推定的双空间配体,这些配体旨在将卡巴胆碱与不同类型的变构体配体连接。我们选择了TBPB [1-(1'-(2-甲苯基)-1,4'-双哌啶-4-基)-1 H-苯并[ d ]咪唑-2-2 (3 H)-one]的导数作为M 1。选择性推定的双向配体,以及苄基喹诺酮羧酸(BQCA)的M 1衍生物正变构调节剂,改变变构和正构构件之间的距离。萤光素酶蛋白质互补测定法表明,必须仔细选择接头长度才能产生激动剂或拮抗剂行为。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设计偏向的信号传导和/或不同程度的功效。
    DOI:
    10.1002/cmdc.20190028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Lushchik,V.B. et 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67, vol. 3, # 10, p. 1699 - 1703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ergetic activation of CO<sub>2</sub> by the DBU-organocatalyst and amine substrates towards stable carbamate salts for synthesis of oxazolidinones
    作者:Xiao-Chao Chen、Kai-Chun Zhao、Yin-Qing Yao、Yong Lu、Ye Liu
    DOI:10.1039/d1cy01298c
    日期:——
    under mild conditions (80–100 °C, 12 h, 1.0 MPa CO2). Contro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an ion-pair carbamate salt intermediate IS-B derived from the reaction of CO2, DBU (catalyst) and an amine (substrate) was the key step for this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The available DBU–amine–CO2 adduct intermediate (like IS-B-2) with fair stability will evolve into th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将CO 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的有效方法的开发引起了关于CO 2利用的挑战性问题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DBU 有机超强碱催化CO 2、伯(脂肪族/芳香族)胺和 1,2-二氯乙烷(或其衍生物)制备恶唑烷酮的有效方法在温和条件下获得了 47-97% 的产率(80–100 °C, 12 h, 1.0 MPa CO 2 )。对照实验表明,由 CO 2反应生成的离子对氨基甲酸盐中间体IS-B、DBU(催化剂)和胺(底物)是这种三组分反应的关键步骤。可用的 DBU-胺-CO 2加合物中间体(如IS-B-2)在 1,2-二氯乙烷(或其衍生物)的攻击下,随着 DBU 的再生,将演变成热力学稳定的产物恶唑烷酮催化剂。或者,稳定性相对较差的 DBU-芳胺-CO 2加合物(如IS-B-1)的分解也可能导致 1,2-二氯乙烷(或其衍生物)与芳胺的竞争性取代反应。这项工作提供了对 DBU 催化剂和亲核胺底物协同 CO
  • Haworth; Lamberton; Woodcock,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47, p. 179
    作者:Haworth、Lamberton、Woodcock
    DOI:——
    日期:——
  • The Synthesis of N-Substituted Choline Carbamates and Trimethyl-β-phenylaminoethylammonium Chloride
    作者:David B. Sprinson
    DOI:10.1021/ja01853a064
    日期:1941.8
  • Viard; Piganiol, Chim. et Ind.Sonderband 23.Congr.int.Chim.ind.Mailand 1950 S.233,237
    作者:Viard、Piganio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