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IC) ≤ 250 µM in the presence of meropenem (4 µg/mL). The most promising compound (FIC= 31.25 µM) also presented synergistic effect (FICI = 0.34).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tudies on NDM-thiosemicarbazone complex suggested that 2,3-dihydro-1H-indol-2-one subunit interacts with catalytic zinc and interacted through hydrogen bonds with Asp124 acting like a carboxylic acid bioisostere
摘要 过去二十年的特点是细菌对 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而碳青霉烯类衍
生物是对抗多重耐药细菌的最终治疗方法。β-内酰胺酶表达与耐药性有关,这需要开发细菌耐药性阻断剂。
丝氨酸-β-内酰胺酶和 β-内酰胺的药物
抑制剂组合已成功用于治疗,尽管它们对新德里
金属-β-内酰胺酶 (N
DM) 没有活性。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化合物对产生 N
DM 的细菌具有活性,也没有可用的特异性
抑制剂。N
DM抑制剂开发的合理策略从体外开始旨在寻找可以与 β-内酰胺抗生素协同作用的化合物的分析。因此,合成了八种缩
氨基
硫脲衍
生物,并研究了它们逆转阴沟肠杆菌N
DM 耐药表型的能力。 表型筛选表明,在
美罗培南 (4 µg/mL) 存在的情况下,四种
靛红-β-
氨基
硫脲显示分数抑制浓度 (FIC) ≤ 250 µM。最有前途的化合物 (FIC = 31.25 µM) 也呈现协同效应 (FICI = 0.34)。N
DM-缩
氨基
硫脲络合物的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研究表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