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tert-butyl-5-(7-hydroxynaphthalen-2-yl)-3,3-dimethyl-2,3-dihydrofuran | 894774-3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tert-butyl-5-(7-hydroxynaphthalen-2-yl)-3,3-dimethyl-2,3-dihydrofuran
英文别名
4-tert-butyl-5-(7-hydroxy-2-naphthyl)-3,3-dimethyl-2,3-dihydrofuran;7-(4-tert-butyl-3,3-dimethyl-2H-furan-5-yl)naphthalen-2-ol
4-tert-butyl-5-(7-hydroxynaphthalen-2-yl)-3,3-dimethyl-2,3-dihydrofuran化学式
CAS
894774-33-5
化学式
C20H24O2
mdl
——
分子量
296.409
InChiKey
DEGPKQHGSWZGE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tert-butyl-5-(7-hydroxynaphthalen-2-yl)-3,3-dimethyl-2,3-dihydrofuran吡啶 、 copper chromite 、 氧气 、 sodium hyd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copper(l) chloride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喹啉甲醇乙醇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4.7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Magnesium methoxide-induced chemiluminescent decomposition of bicyclic dioxetanes bearing a 2′-alkoxy-2-hydroxy-1,1′-binaphthyl-7-yl moiety
    摘要:
    我们有效地合成了含有 2′-烷氧基-2-羟基-1,1′-联萘-7-基分子的双环二氧杂环丁烷 2a-c,并通过在 MeOH 中使用碱金属(Na+ 和 K+)或 Mg2+氧化碱研究了它们在碱诱导下的化学发光分解。用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四丁基氟化铵(TBAF)作为参比体系处理 2a-c 时,它们的化学发光表现为橙色闪光(最大波长 λmaxCL = 573-577 nm),效率为 ΦCL = 6-8 × 10-2。另一方面,在碱金属(Na+ 或 K+)氧化烷/MeOH 体系中,2a-c 缓慢分解,发出化学发光,其光谱与 TBAF/DMSO 体系相比略微偏向红色,ΦCL(= 1.4-2.3 × 10-3)显著降低。此外,还发现 Mg(OMe)2 通过与中间体草酰基取代的二氧杂环丁烷 13 配位,在 2a-c 的化学发光分解过程中发挥了特有的碱作用。因此,Mg2+ 可使 ΦCL 增加到 Na+ 或 K+ 的两倍以上,同时使 λmaxCL 显著向蓝色移动(λmaxCL = 550-566 nm)。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02/bio.241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被2-羟基萘基取代的双环二氧杂环丁烷的合成和氟化物诱导的化学发光分解
    摘要:
    合成了5个带有2-羟基萘基的双环二氧杂环丁烷1aA - 1eA,并使用四丁基氟化铵(TBAF)作为DMSO中的碱检查了它们的化学发光分解。发现这些二氧杂环丁烷完全保持了作为萘环上的引发剂的羟基的取代模式与其化学发光效率之间的'奇/偶'关系,并且二氧环乙烷1aA在迄今为止已知的氧萘基取代的二氧杂环丁烷中,化学发光显示出最高的化学发光效率。化学发光效率的显着变化取决于取代模式,已明确归因于1aA – 1eA电荷转移诱导的化学发光(CTICL)的单重态化学激发效率的显着变化。关于CTICL分解的速率,观察到1aA – 1dA的“奇/偶”关系。
    DOI:
    10.1016/j.tet.2006.03.0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