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3,5-bis[2-phenylethyl]benzyl alcohol
3,5-bis[2-phenylethyl]benzyl alcohol | 352288-20-1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苯丙烷和聚酮
-
二芳基庚烷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5-bis[2-phenylethyl]benzyl alcohol
英文别名
(3,5-diphenethyl-phenyl)-methanol;[3,5-bis(2-phenylethyl)phenyl]methanol
CAS
352288-20-1
化学式
C
23
H
24
O
mdl
——
分子量
316.443
InChiKey
UZSONDSIEPEDR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1
重原子数:
24
可旋转键数:
7
环数:
3.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拓扑面积:
20.2
氢给体数:
1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5-bis[2-phenylethyl]benzyl alcohol
在
三溴化磷
作用下, 反应 14.0h, 以99%的产率得到3,5-bis[2-phenylethyl]benzyl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development of phenylethylene dendrons for blue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摘要:
基于1,2-二苯乙烯的新高三重态能量树状聚合物,分别添加和不添加2-乙基己氧基表面基团,已被开发用于深蓝色磷光铱(III)树状聚合物。这些以fac-tris[1-甲基-5-(4-氟)苯基-3-n-丙基-1H-[1,2,4]三唑基]铱(III)为核心的树状聚合物,具有第一代1,2-二苯乙烯树枝在配体三唑基和苯环上,采用Sonogashira交叉偶联和钯催化氢化作为关键合成步骤,获得了优异的产率。这两种树状聚合物虽然展现了良好的热稳定性,但由于树枝的柔性特性,使材料具有较低的玻璃转变温度。树状聚合物15(不带表面基团)发出了良好的蓝色磷光,溶液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46%,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坐标为(0.15, 0.14),光致发光峰值分别位于441 nm和468 nm。其溶液PLQY比母体铱(III)复合物高出50%,表明二苯乙烯树状聚合物的高三重态能量并未抑制铱(III)复合物核心的发光。树状聚合物34(带有表面基团)在薄膜中的PLQY为49%,CIE坐标为(0.16, 0.19),光致发光峰值位于441 nm和469 nm。
DOI:
10.1039/b820235d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3,5-bis[2-phenylethyl]benzoat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97%的产率得到3,5-bis[2-phenylethyl]benzyl alcohol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development of phenylethylene dendrons for blue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摘要:
基于1,2-二苯乙烯的新高三重态能量树状聚合物,分别添加和不添加2-乙基己氧基表面基团,已被开发用于深蓝色磷光铱(III)树状聚合物。这些以fac-tris[1-甲基-5-(4-氟)苯基-3-n-丙基-1H-[1,2,4]三唑基]铱(III)为核心的树状聚合物,具有第一代1,2-二苯乙烯树枝在配体三唑基和苯环上,采用Sonogashira交叉偶联和钯催化氢化作为关键合成步骤,获得了优异的产率。这两种树状聚合物虽然展现了良好的热稳定性,但由于树枝的柔性特性,使材料具有较低的玻璃转变温度。树状聚合物15(不带表面基团)发出了良好的蓝色磷光,溶液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46%,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坐标为(0.15, 0.14),光致发光峰值分别位于441 nm和468 nm。其溶液PLQY比母体铱(III)复合物高出50%,表明二苯乙烯树状聚合物的高三重态能量并未抑制铱(III)复合物核心的发光。树状聚合物34(带有表面基团)在薄膜中的PLQY为49%,CIE坐标为(0.16, 0.19),光致发光峰值位于441 nm和469 nm。
DOI:
10.1039/b820235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申请人:
Novo Nordisk A/S
公开号:
US06555577B1
公开(公告)日:
2003-04-29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unds of the general formula (I) The compounds ar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and/or prevention of conditions mediated by nuclear receptors, in particular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
本发明涉及一般式(I)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治疗和/或预防由核受体介导的疾病中具有用途,特别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
PROPIONIC ACID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OBESITY
申请人:
Novo Nordisk A/S
公开号:
EP1254101A1
公开(公告)日:
2002-11-06
US6555577B1
申请人:
——
公开号:
US6555577B1
公开(公告)日:
2003-04-29
US6861432B2
申请人:
——
公开号:
US6861432B2
公开(公告)日:
2005-03-01
US6867218B2
申请人:
——
公开号:
US6867218B2
公开(公告)日:
2005-03-15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1aR)-3,7-双(3,5-二甲基苯基)-10,11,12,13-四氢-5-羟基-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膦酸
龙血素C
顺-1,7-二苯基-1-庚烯基-5-醇
那洛西芬
赤杨酮
赤杨二醇
血竭素
蒙桑酮C
萘-2,7-二磺基酸,钠盐
苯酚,4-(1,3-二苯基丁基)-2-(1-苯基乙基)-
苯甲酸,2-[[2-[(2-羧基苯基)氨基]-5-(三氟甲基)苯基]氨基]-5-[[[(4-羟基-3-甲氧苯基)甲基]氨基]甲基]-
苯基-[4-(2-苯基乙炔基)苯基]甲酮
苯基-[2-(2-苯基苯基)苯基]甲酮
苯基-(3-苯基萘-2-基)甲酮
苯基-(2-苯基环己基)甲酮
苯,[(二甲基苯基)甲基]甲基[(甲基苯基)甲基]-
苯,1,3-二[1-甲基-1-[4-(4-硝基苯氧基)苯基]乙基]-
脱甲氧姜黄
紫外吸收剂 234
粗糠柴苦素
硫酸姜黄素
矮紫玉盘素
益智醇
白桦林烯酮;1,7-双(4-羟基苯基)-4-庚烯-3-酮
甲酮,苯基(1,6,7,8-四氢-1-甲基-5-苯基环戊二烯并[g]吲哚-3-基)-
甲酮,[3-(4-甲氧苯基)-1-苯基-9H-芴-4-基]苯基-
环香草酮
溴敌隆
波森
桤木酮
桑根酮D
杨梅醇
杨梅酮
杨梅联苯环庚醇-15-葡糖苷
替拉那韦
替吡法尼(S型对映体)
替吡法尼
曲沃昔芬
姜黄素葡糖苷酸
姜黄素beta-D-葡糖苷酸
姜黄素4,4'-二乙酸酯
姜黄素-d6
姜黄素
姜烯酮 A
四甲基姜黄素
四氢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四氢姜黄素二乙酸酯
四氢姜黄素
四氢双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双(2-羟基-5-五甲基)-4-甲基酚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苯类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苯丙烷和聚酮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氧化合物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有机硫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乙炔化物
有机磷化合物
叠烯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碳化物
有机盐
有机阳离子
卡宾
有机阴离子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5-(4-Fluorophenyl)-2-(4-(2-propenyl)-1-piperazinyl)-4(5H)-thiazolone
下一个:5alpha-Androstan-3alpha,17beta-diol, 2beta,16beta-dipipecolinio-, diiodide, 3-benzo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