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1-(2-allyloxy-3-(4,5-dihydro-1,3-dioxol-2-yl)phenoxy)-3,6,9-trioxaundecyl]phthalimide | 382162-1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1-(2-allyloxy-3-(4,5-dihydro-1,3-dioxol-2-yl)phenoxy)-3,6,9-trioxaundecyl]phthalimide
英文别名
2-[2-[2-[2-[2-[3-(1,3-Dioxolan-2-yl)-2-prop-2-enoxyphenoxy]ethoxy]ethoxy]ethoxy]ethyl]isoindole-1,3-dione
N-[11-(2-allyloxy-3-(4,5-dihydro-1,3-dioxol-2-yl)phenoxy)-3,6,9-trioxaundecyl]phthalimide化学式
CAS
382162-14-3
化学式
C28H33NO9
mdl
——
分子量
527.571
InChiKey
YYQLXSGYXSWKD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38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10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11-(2-allyloxy-3-(4,5-dihydro-1,3-dioxol-2-yl)phenoxy)-3,6,9-trioxaundecyl]phthalimide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79%的产率得到11-[2-allyloxy-3-(4,5-dihydro-1,3-dioxol-2-yl)phenoxy]-3,6,9-trioxaundec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Electroorganic reactions. Part 55.† Quinodimethane chemistry. Part 3.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s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redox catalysts for the electrosynthesis of poly(p-xylylene) (PPX) polymers and oligomers‡
    摘要:
    金属配合物在聚对苯二甲基酚(PPXs)的电合成中作为氧化还原介质的作用得到了研究,目的是设计出既能作为介质又能作为金属含聚合物的起始材料的金属含前体。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Cr(III)、Ni(II)和Co(II)]是生产 quinodimethanes 及因此 PPXs 的有效氧化还原催化剂。在使用基于邻氨基苯酸和水杨醛配体的介质进行实验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一种宏环化合物,该合成采用了汇聚方法,其中包含了 1,4-双(氯甲基芳烃)作为 quinodimethane 的前体和 Ni(II) salen 单元作为分子内氧化还原催化剂。该宏环成功通过阴极还原得到了一种与 Ni(II) 结合的 PPX 聚合物。提供了分子内氧化还原催化(同调介导)作用的证据。
    DOI:
    10.1039/b103274g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Electroorganic reactions. Part 55.† Quinodimethane chemistry. Part 3.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s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redox catalysts for the electrosynthesis of poly(p-xylylene) (PPX) polymers and oligomers‡
    摘要:
    金属配合物在聚对苯二甲基酚(PPXs)的电合成中作为氧化还原介质的作用得到了研究,目的是设计出既能作为介质又能作为金属含聚合物的起始材料的金属含前体。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Cr(III)、Ni(II)和Co(II)]是生产 quinodimethanes 及因此 PPXs 的有效氧化还原催化剂。在使用基于邻氨基苯酸和水杨醛配体的介质进行实验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一种宏环化合物,该合成采用了汇聚方法,其中包含了 1,4-双(氯甲基芳烃)作为 quinodimethane 的前体和 Ni(II) salen 单元作为分子内氧化还原催化剂。该宏环成功通过阴极还原得到了一种与 Ni(II) 结合的 PPX 聚合物。提供了分子内氧化还原催化(同调介导)作用的证据。
    DOI:
    10.1039/b103274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organic reactions. Part 55.† Quinodimethane chemistry. Part 3.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s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redox catalysts for the electrosynthesis of poly(p-xylylene) (PPX) polymers and oligomers‡
    作者:Robert G. Janssen、James H. P. Utley、Emmanuelle Carré、Evelyne Simon、Heike Schirmer
    DOI:10.1039/b103274g
    日期:——
    The role of metal complexes as redox mediators in the electrosynthesis of poly(p-xylylenes) (PPXs) has been explored, with a view to designing metal-containing precursors that can act both as mediators and starting materials for metal-containing polymers. A number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Cr(III), Ni(II) and Co(II)] are efficient redox catalysts for production of quinodimethanes, and hence PPXs. Following encouraging results from experiments using mediators based on anthranilic acid and salicylaldehyde ligands a macrocyclic compound was designed, and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 convergent route that incorporated both a 1,4-bis(chloromethylarene) function as a precursor to a quinodimethane and a Ni(II) salen unit as an intramolecular redox catalyst. The macrocycle was successfully reduced cathodically to yield a PPX polymer with bound Ni(II). Evidence is presented for the operation of intramolecular redox catalysis (homomediation).
    金属配合物在聚对苯二甲基酚(PPXs)的电合成中作为氧化还原介质的作用得到了研究,目的是设计出既能作为介质又能作为金属含聚合物的起始材料的金属含前体。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Cr(III)、Ni(II)和Co(II)]是生产 quinodimethanes 及因此 PPXs 的有效氧化还原催化剂。在使用基于邻氨基苯酸和水杨醛配体的介质进行实验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一种宏环化合物,该合成采用了汇聚方法,其中包含了 1,4-双(氯甲基芳烃)作为 quinodimethane 的前体和 Ni(II) salen 单元作为分子内氧化还原催化剂。该宏环成功通过阴极还原得到了一种与 Ni(II) 结合的 PPX 聚合物。提供了分子内氧化还原催化(同调介导)作用的证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3Z)-1,3-双[[((4S)-4,5-二氢-4-苯基-2-恶唑基]亚甲基]-2,3-二氢-5,6-二甲基-1H-异吲哚 鲁拉西酮杂质33 鲁拉西酮杂质07 马吲哚 颜料黄110 顺式-六氢异吲哚盐酸盐 顺式-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甲基]-N-乙基-1-苯基环丙烷甲酰胺 顺-N-(4-氯丁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降莰烷-2,3-二甲酰亚胺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对硝基苄基碳酸酯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叔丁基碳酸酯 阿胍诺定 阿普斯特降解杂质 阿普斯特杂质29 阿普斯特杂质27 阿普斯特杂质26 阿普斯特杂质 阿普斯特 防焦剂MTP 铝酞菁 铁(II)2,9,16,23-四氨基酞菁 酞酰亚胺-15N钾盐 酞菁锡 酞菁二氯化硅 酞菁 单氯化镓(III) 盐 酞美普林 邻苯二甲酸亚胺 邻苯二甲酰基氨氯地平 邻苯二甲酰亚胺,N-((吗啉)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阴离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钠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观盐 邻苯二亚胺甲基磷酸二乙酯 那伏莫德 过氧化氢,2,5-二氢-5-苯基-3H-咪唑并[2,1-a]异吲哚-5-基 达格吡酮 诺非卡尼 螺[环丙烷-1,1'-异二氢吲哚]-3'-酮 螺[异吲哚啉-1,4'-哌啶]-3-酮盐酸盐 葡聚糖凝胶G-25 苹果酸钠 苯酚,4-溴-3-[(1-甲基肼基)甲基]-,1-苯磺酸酯 苯胺,4-乙基-N-羟基-N-亚硝基- 苯基甲基2-脱氧-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3-O-(苯基甲基)-4,6-O-[(R)-苯基亚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苯二酰亚氨乙醛二乙基乙缩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磷酸酯 膦酸,[[2-(1,3-二氢-1,3-二羰基-2H-异吲哚-2-基)苯基]甲基]-,二乙基酯 胺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