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chloroanilino)-4,6-di-tert-butylphenol | 4810-2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chloroanilino)-4,6-di-tert-butylphenol
英文别名
4,6-Di-t-butyl-2-[(4-chlorophenyl)amino]phenol;2,4-ditert-butyl-6-(4-chloroanilino)phenol
2-(4-chloroanilino)-4,6-di-tert-butylphenol化学式
CAS
4810-21-3
化学式
C20H26ClNO
mdl
——
分子量
331.886
InChiKey
JGWYWMIFYJJEK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32.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chloroanilino)-4,6-di-tert-butylphenol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75h, 生成 2,4-di-tert-butyl-6-((4-chlorophenyl)(phenyl)amino)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由氧化还原非纯配体稳定的被掩盖的高价铜络合物形成C-N键
    摘要:
    描述了带有完全氧化的亚氨基苯醌氧化还原配体的稳定铜(II)配合物对亲核试剂的反应性。与它的真正的低价配对物带有还原的配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复合物执行了高产量的C-N键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可能源于金属中心发生还原消除的机制,但受配体促进:建议将掩盖的金属高氧化态稳定为较低的铜(II)氧化态通过氧化还原配体而不会丧失其作为高价铜(III)中心的能力。这些观察结果通过先进的EPR光谱技术与DFT研究相结合得到证实。
    DOI:
    10.1002/anie.201605132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对氯苯胺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正庚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61%的产率得到2-(4-chloroanilino)-4,6-di-tert-but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由氧化还原非纯配体稳定的被掩盖的高价铜络合物形成C-N键
    摘要:
    描述了带有完全氧化的亚氨基苯醌氧化还原配体的稳定铜(II)配合物对亲核试剂的反应性。与它的真正的低价配对物带有还原的配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复合物执行了高产量的C-N键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可能源于金属中心发生还原消除的机制,但受配体促进:建议将掩盖的金属高氧化态稳定为较低的铜(II)氧化态通过氧化还原配体而不会丧失其作为高价铜(III)中心的能力。这些观察结果通过先进的EPR光谱技术与DFT研究相结合得到证实。
    DOI:
    10.1002/anie.2016051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Catalyzed Aziridination with Redox-Active Ligands: Molecular Spin Catalysis
    作者:Yufeng Ren、Khaled Cheaib、Jérémy Jacquet、Hervé Vezin、Louis Fensterbank、Maylis Orio、Sébastien Blanchard、Marine Desage-El Murr
    DOI:10.1002/chem.201705649
    日期:2018.4.6
    metalloenzymes. Among these innate behaviors, spin multistate reactivity is used by biological systems as it offers thermodynamic leverage towards challenging chemical reactivity but this concep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nto the realm of synthetic organometallic catalysis. Here, we report a rare example of molecular spin catalysis involving multistate reactivity in a small‐molecule biomimetic copper
    作为生物系统模拟物的小分子催化剂说明了化学家试图模仿大自然金属酶表现出的诱人能力的尝试。在这些先天行为中,生物系统使用自旋多态反应性,因为它为挑战化学反应性提供了热力学杠杆作用,但该概念很难转化为合成有机金属催化领域。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个罕见的分子自旋催化的例子,涉及在用于叠氮化的小分子仿生铜催化剂中涉及多态反应性。氧化还原活性配体可实现自旋态灵活性,从而支持这种行为。
  • C−N Bond Formation from a Masked High-Valent Copper Complex Stabilized by Redox Non-Innocent Ligands
    作者:Jérémy Jacquet、Pauline Chaumont、Geoffrey Gontard、Maylis Orio、Hervé Vezin、Sébastien Blanchard、Marine Desage-El Murr、Louis Fensterbank
    DOI:10.1002/anie.201605132
    日期:2016.8.26
    The reactivity of a stable copper(II) complex bearing fully oxidized iminobenzoquinone redox ligands towards nucleophiles is described. In sharp contrast with its genuine low‐valent counterpart bearing reduced ligands, this complex performs high‐yielding C−N bond formations. Mechanistic studies suggest that this behavior could stem from a mechanism akin to reductive elimination occurring at the metal
    描述了带有完全氧化的亚氨基苯醌氧化还原配体的稳定铜(II)配合物对亲核试剂的反应性。与它的真正的低价配对物带有还原的配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复合物执行了高产量的C-N键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可能源于金属中心发生还原消除的机制,但受配体促进:建议将掩盖的金属高氧化态稳定为较低的铜(II)氧化态通过氧化还原配体而不会丧失其作为高价铜(III)中心的能力。这些观察结果通过先进的EPR光谱技术与DFT研究相结合得到证实。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