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butyl-1-heptyl-1H-1,2,3-triazole | 1085704-7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butyl-1-heptyl-1H-1,2,3-triazole
英文别名
4-Butyl-1-heptyltriazole;4-butyl-1-heptyltriazole
4-butyl-1-heptyl-1H-1,2,3-triazole化学式
CAS
1085704-78-4
化学式
C13H25N3
mdl
——
分子量
223.362
InChiKey
PJOFKEOACPOJG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5
  • 拓扑面积:
    30.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溴代庚烷 在 sodium azide 、 C25H36CuI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5.75h, 生成 4-butyl-1-heptyl-1H-1,2,3-tr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NHC)CuX]配合物:还原反应和Click Chemistry中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活性。使用明确的催化系统的优势†
    摘要:
    编写三个系列的(NHC)铜]配合物(NHC = N杂环卡宾,X = 氯, 溴,或I)被报告。这些合成物产率高并且仅使用容易获得的起始原料。制备的配合物在光谱和结构上进行了表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两个在两个之间呈现桥接的NHC配体铜中心处于固态,这些配体极为罕见的配位模式。然后将这些络合物用于两个不同的有机反应:酮的氢化硅烷化以及叠氮化物和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在这两种转化中,都发现了出色的催化体系,可以以优异的收率和较短的反应时间制备相应的产物。最显着的是,在氢化硅烷化反应中对定义明确的系统进行筛选可以鉴定出先前被忽略的前催化剂,因为最初是在原位生成催化物种的。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形成[(NHC)2 Cu] + 在该还原反应中处于非活性状态的物种发生了,而不是预期的 氢化铜。这些结果凸显了在催化中采用定义明确的络合物的最重要优势之一:更好地控制了反应介质中催化相关物质的性质。
    DOI:
    10.1039/c0dt00218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HC)CuCl] complex as a latent Click catalyst
    作者:Silvia Díez-González、Edwin D. Stevens、Steven P. Nolan
    DOI:10.1039/b806806b
    日期:——
    A latent catalyst for the [3+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azides and alkynes has been develop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lick chemistry.
    一种用于叠氮化合物和炔烃的[3+2]环加成反应的潜在催化剂,已根据点击化学原理研发成功。
  • Investigation of copper-free alkyne/azid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s us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
    作者:Lindsay E. Chatkewitz、John F. Halonski、Marshall S. Padilla、Douglas D. Young
    DOI:10.1016/j.bmcl.2017.12.007
    日期:2018.1
    The prevalence of 1,3-dipolar cycloadditions of azides and alkynes within both biology and chemistry highlights the utility of these reactions. However, the use of a copper catalyst can be prohibitive to some applications. Consequently, we have optimized a copper-free microwave-assisted reaction to alleviate the necessity for the copper catalyst. A small array of triazoles was prepared to examine the
    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叠氮化物和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普遍性突出了这些反应的效用。但是,铜催化剂的使用对于某些应用可能是禁止的。因此,我们优化了无铜微波辅助反应,以减轻铜催化剂的必要性。制备了一小批三唑来检验这种方法的范围,并将该方法通过使用非天然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以证明涉及全长蛋白质的首批微波介导的生物缀合物之一。
  • [(NHC)CuX]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reduction reactions and Click Chemistry. On the advantage of using well-defined catalytic systems
    作者:Silvia Díez-González、Eduardo C. Escudero-Adán、Jordi Benet-Buchholz、Edwin D. Stevens、Alexandra M. Z. Slawin、Steven P. Nolan
    DOI:10.1039/c0dt00218f
    日期:——
    These complexes were then applied to two distinct organic reactions: the hydrosilylation of ketones and th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azides and alkynes. In both transformations, outstanding catalytic systems were found for preparing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s in excellent yields and short reaction times. Most remarkably, the screening of well-defined systems in the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 allowed
    编写三个系列的(NHC)铜]配合物(NHC = N杂环卡宾,X = 氯, 溴,或I)被报告。这些合成物产率高并且仅使用容易获得的起始原料。制备的配合物在光谱和结构上进行了表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两个在两个之间呈现桥接的NHC配体铜中心处于固态,这些配体极为罕见的配位模式。然后将这些络合物用于两个不同的有机反应:酮的氢化硅烷化以及叠氮化物和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在这两种转化中,都发现了出色的催化体系,可以以优异的收率和较短的反应时间制备相应的产物。最显着的是,在氢化硅烷化反应中对定义明确的系统进行筛选可以鉴定出先前被忽略的前催化剂,因为最初是在原位生成催化物种的。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形成[(NHC)2 Cu] + 在该还原反应中处于非活性状态的物种发生了,而不是预期的 氢化铜。这些结果凸显了在催化中采用定义明确的络合物的最重要优势之一:更好地控制了反应介质中催化相关物质的性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