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5,6-dimethylhepta-3,5-dienoate | 109987-93-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5,6-dimethylhepta-3,5-dien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5,6-dimethylhepta-3,5-dienoate
Methyl 5,6-dimethylhepta-3,5-dienoate化学式
CAS
109987-93-1
化学式
C10H16O2
mdl
——
分子量
168.236
InChiKey
ULVUUBFUZZTAK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3-二甲基-1,3-丁二烯丙烯酸甲酯(MA)(dppp)CoBr2 、 zinc dibromide 、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Methyl 5,6-dimethylhepta-3,5-di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钴催化的丙烯酸酯和1,3-二烯的异二聚反应机理。阳离子钴(I)中间体的潜在作用。
    摘要:
    原料烯烃的偶联反应是有前途的,但是这些反应很少在工业上进行。尽管合成方法的最新进展在1,3-二烯和丙烯酸酯之间的二聚反应中产生了极好的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但以催化剂中周转数(TONs)衡量的效率仍然适中。通过原型二聚反应的反应进程动力学分析(RPKA)与所涉及的分离的低价钴催化剂前体的表征相结合,已经出现了该反应机理的几个重要细节。(i)原型反应的诱导期需要至少2小时的搅拌时间才能生成有效的催化剂。(一) ] +物种是造成这种延迟的原因。(iii)通过使用原位红外光谱的RPKA,相同的过量实验显示产物在反应接近结束时被抑制,并且只要介质中存在二烯,就没有观察到催化剂失活。观察到的低TON可能是催化反应的假定阳离子Co(I)物种固有的不稳定性的结果。(iv)不同的过量实验表明,该反应在二烯中为一级,在丙烯酸酯中为零级。(v)催化剂负载实验表明该催化剂是一级的。通过可变时间归一化分析进一步
    DOI:
    10.1021/acscatal.9b0545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 Situ Routes to Catalytically Active Ru(0) Species by Reduction of Readily Available, Air-Stable Precursors
    作者:Masafumi Hirano、Hideyuki Kobayashi、Takao Ueda、Yuki Hiroi、Ryota Abe、Nobuyuki Komine、Annie L. Colebatch、Martin A. Bennett
    DOI:10.1021/acs.organomet.7b00882
    日期:2018.4.9
    Ru(0) compound. Interestingly, this in situ reduction method of Ru(II) using BuLi can be applied to the cross-dimerization using an ester such as methyl acrylate. Alternatively, an air-stable Ru(II) complex having a labile arene ligand such as [RuCl2(η6-anisole)]2 (5c) (5 mol %) with Na2CO3 (40 mol %) in the presence of 1,5-COD (20 mol %) at 100 °C for 6 h in 2-butanol also catalyzes the same cross-dimerization
    已经实现了通过原位还原空气稳定的Ru(II)催化剂前体催化的共轭二烯与取代烯烃的交叉二聚。2,3-二甲基苯乙烯的反应通过的[Ru(ACAC)催化2(η 4 -1,5-二COD)](2A用BuLi(10摩尔%),在50)(5摩尔%)℃6在己烷中反应24小时,以99%的产率得到交叉二聚体((E)-4,5-二甲基-1-苯基六-1,4-二烯(3a)/(E)-4,5-二甲基-1-苯基六烯-2,4-二烯(3b)/异构体= 84/9/7)。因为2a和BuLi都不单独催化交叉二聚和在萘存在下用BuLi还原2a会产生[Ru(η6 -萘)(η 4 -1,5-二COD)](1A),在该催化活性物质被认为是由Ru(0)化合物。有趣的是,这种使用BuLi的Ru(II)原位还原方法可以应用于使用诸如丙烯酸甲酯的酯的交叉二聚反应。可替代地,空气稳定的钌(II)具有不稳定芳烃配体如复杂的合成将[RuCl 2(η 6 -苯甲醚)]
  • Mechanism of Cobalt-Catalyzed Heterodimerization of Acrylates and 1,3-Dienes. A Potential Role of Cationic Cobalt(I) Intermediates
    作者:Montgomery Gray、Michael T. Hines、Mahesh M. Parsutkar、A. J. Wahlstrom、Nicholas A. Brunelli、T. V. RajanBabu
    DOI:10.1021/acscatal.9b05455
    日期:2020.4.3
    of reaction progress kinetic analysis (RPKA) of a prototypical dimerization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solated low-valent cobalt catalyst precursors involved, several important details of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action have emerged. (i) The prototypical reaction has an induction period that requires at least 2 h of stir time to generate the competent catalyst. (ii) Reduction of a Co(II) complex
    原料烯烃的偶联反应是有前途的,但是这些反应很少在工业上进行。尽管合成方法的最新进展在1,3-二烯和丙烯酸酯之间的二聚反应中产生了极好的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但以催化剂中周转数(TONs)衡量的效率仍然适中。通过原型二聚反应的反应进程动力学分析(RPKA)与所涉及的分离的低价钴催化剂前体的表征相结合,已经出现了该反应机理的几个重要细节。(i)原型反应的诱导期需要至少2小时的搅拌时间才能生成有效的催化剂。(一) ] +物种是造成这种延迟的原因。(iii)通过使用原位红外光谱的RPKA,相同的过量实验显示产物在反应接近结束时被抑制,并且只要介质中存在二烯,就没有观察到催化剂失活。观察到的低TON可能是催化反应的假定阳离子Co(I)物种固有的不稳定性的结果。(iv)不同的过量实验表明,该反应在二烯中为一级,在丙烯酸酯中为零级。(v)催化剂负载实验表明该催化剂是一级的。通过可变时间归一化分析进一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