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xo(113C)methylideneamino)benzene | 1429166-7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xo(113C)methylideneamino)benzene
英文别名
——
(oxo(113C)methylideneamino)benzene化学式
CAS
1429166-74-4
化学式
C7H5NO
mdl
——
分子量
120.112
InChiKey
DGTNSSLYPYDJGL-PTQBSOB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9.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xo(113C)methylideneamino)benzene氢化钾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基异氰酸酯阴离子自由基及其环三聚成三苯基异氰脲酸酯阴离子自由基
    摘要:
    在六甲基磷酰胺中,室温钠金属还原苯基异氰酸酯(PhNCO)会产生阴离子基团(PhNCO •–),其中未配对的电子表现出与一个氮原子和五个质子的偶合。通过还原13 C标记的PhN 13获得与NCO基团碳键合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偶联比烷基取代的类似物小2个数量级以上。该大衰减表明电子不位于异氰酸酯基团内(如在烷基类似物中),而是分布在包括苯环的整个π系统中。这种离域的结果是,异氰酸酯在还原PhNCO时有望保持线性。对-甲苯基-和对-甲氧基苯基异氰酸酯的阴离子基团也已产生。我们发现苯环上的这些给电子取代基对氮偶合几乎没有影响。因此,NCO组与PhNCO具有相同的几何•。当四氢呋喃中的PhNCO被还原时,该溶剂通常具有离子缔合作用,因此未观察到PhNCO •–。在此,发生环三聚反应(由PhNCO •引发),生成三苯基异氰脲酸酯阴离子自由基,其中未配对的电子主要位于一个羰基部分中。
    DOI:
    10.1021/jo4003008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酰氯-α-13C 在 sodium azide 、 sodium 作用下, 以 六甲基磷酰三胺 为溶剂, 反应 30.0h, 生成 (oxo(113C)methylideneamin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基异氰酸酯阴离子自由基及其环三聚成三苯基异氰脲酸酯阴离子自由基
    摘要:
    在六甲基磷酰胺中,室温钠金属还原苯基异氰酸酯(PhNCO)会产生阴离子基团(PhNCO •–),其中未配对的电子表现出与一个氮原子和五个质子的偶合。通过还原13 C标记的PhN 13获得与NCO基团碳键合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偶联比烷基取代的类似物小2个数量级以上。该大衰减表明电子不位于异氰酸酯基团内(如在烷基类似物中),而是分布在包括苯环的整个π系统中。这种离域的结果是,异氰酸酯在还原PhNCO时有望保持线性。对-甲苯基-和对-甲氧基苯基异氰酸酯的阴离子基团也已产生。我们发现苯环上的这些给电子取代基对氮偶合几乎没有影响。因此,NCO组与PhNCO具有相同的几何•。当四氢呋喃中的PhNCO被还原时,该溶剂通常具有离子缔合作用,因此未观察到PhNCO •–。在此,发生环三聚反应(由PhNCO •引发),生成三苯基异氰脲酸酯阴离子自由基,其中未配对的电子主要位于一个羰基部分中。
    DOI:
    10.1021/jo4003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Benzimidazolidinone Synthesis via Rhodium-Catalyzed Double-Decarbonylative C–C Activation/Cycloaddition between Isatins and Isocyanates
    作者:Rong Zeng、Peng-hao Chen、Guangbin Dong
    DOI:10.1021/acscatal.5b02532
    日期:2016.2.5
    isocyanates can be efficiently coupled with broa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 modified one-pot process combining a Curtius rearrangement and C–C activation was also achieved by using acyl azides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A detailed mechanistic study revealed a surprising double-decarbonylative reaction pathway. The novel reactivity discovered in this basic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shed light on the
    据报道,应变较小的环状酮(靛红)与异氰酸酯的第一次脱羰基环加成反应。由C–C活化引发的这种独特的[5-2 + 2]转化提供了快速进入各种苯并咪唑啉酮衍生物的途径,并且广泛的异氰酸酯可以有效地结合宽泛的官能团耐受性。通过使用酰基叠氮化物作为起始原料,还实现了结合Curtius重排和C–C活化的改良一锅法。详细的机理研究表明,令人惊讶的双脱羰反应路径。这项基础研究中发现的新型反应性有望为通过C–C /异氰酸酯偶联的新型杂环形成方法的开发提供启发。
  • Phenyl Isocyanate Anion Radicals and Their Cyclotrimerization to Triphenyl Isocyanurate Anion Radicals
    作者:Mark A. Servos、Nathaniel C. Smart、Mark E. Kassabaum、Cody A. Scholtens、Steven J. Peters
    DOI:10.1021/jo4003008
    日期:2013.4.19
    Room-temperature sodium metal reduction of phenyl isocyanate (PhNCO) in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yields the anion radical (PhNCO•–) where the unpaired electron exhibits coupling to one nitrogen and five unique protons. The extent of coupling to the carbon in the NCO group was obtained via the reduction of 13C-labeled PhN13CO. Remarkably, this coupling is over 2 orders of magnitude smaller than that
    在六甲基磷酰胺中,室温钠金属还原苯基异氰酸酯(PhNCO)会产生阴离子基团(PhNCO •–),其中未配对的电子表现出与一个氮原子和五个质子的偶合。通过还原13 C标记的PhN 13获得与NCO基团碳键合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偶联比烷基取代的类似物小2个数量级以上。该大衰减表明电子不位于异氰酸酯基团内(如在烷基类似物中),而是分布在包括苯环的整个π系统中。这种离域的结果是,异氰酸酯在还原PhNCO时有望保持线性。对-甲苯基-和对-甲氧基苯基异氰酸酯的阴离子基团也已产生。我们发现苯环上的这些给电子取代基对氮偶合几乎没有影响。因此,NCO组与PhNCO具有相同的几何•。当四氢呋喃中的PhNCO被还原时,该溶剂通常具有离子缔合作用,因此未观察到PhNCO •–。在此,发生环三聚反应(由PhNCO •引发),生成三苯基异氰脲酸酯阴离子自由基,其中未配对的电子主要位于一个羰基部分中。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