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9-hydroxypodocarp-8(14)-en-13-one | 107869-4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9-hydroxypodocarp-8(14)-en-13-one
英文别名
rac-16-hydroxy-podocarp-8(14)-en-13-one;rac-16-Hydroxy-podocarp-8(14)-en-13-on
19-hydroxypodocarp-8(14)-en-13-one化学式
CAS
107869-43-2
化学式
C17H26O2
mdl
——
分子量
262.392
InChiKey
JLAGWWHMYBJAFR-MWDXBVQ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9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9-hydroxypodocarp-8(14)-en-13-one盐酸 、 zinc amalgam 、 氧气臭氧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66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控制过度繁殖中间体的片段化合成 ent-Kaurane 和 Beyerane 二萜
    摘要:
    通过使用旨在直接在轴向 C19-甲基上产生氧化的多烯环化前体,可以有效地获得ent- kaurane 和 beyerane 类萜烯的最低氧化成员。在ent- kaurane 骨架中发现的 [3.2.1] 双环系统的构建是通过两个过度繁殖的中间体实现的。[3.2.1]双环系统的Wagner-Meerwein重排产生异甜菊醇的拜耳烷骨架。
    DOI:
    10.1002/anie.201304609
  • 作为产物:
    描述:
    8,13-dioxo-14,15,17-trinorlabdan-19-yl acetate 在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79%的产率得到19-hydroxypodocarp-8(14)-en-1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A New Route toward 7-Oxo-13-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es from Labdane Diterpenes
    摘要:
    Trinorlabdane 1,5-diketones (7, 10a, b, 13a,b), which are easily prepared from labdane diterpenes, are directly convert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7-oxo-13-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es, immediate precursor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under basic treatment. Utilizing this strategy, the first enantiospecific synthesis of 13-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e (20), a constituent of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was achieved starting from (-)- sclareol ( 5) after a seven-step sequence in 55% overall yield.
    DOI:
    10.1021/np05028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134. Synthesis of diterpenes. Part II. An intermedi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diterpenoid acids
    作者:J. A. Barltrop、A. C. Day
    DOI:10.1039/jr9590000671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