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4-bromophenyl)-2-phenylpyrimidine | 193886-10-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4-bromophenyl)-2-phenylpyrimidine
英文别名
——
5-(4-bromophenyl)-2-phenylpyrimidine化学式
CAS
193886-10-1
化学式
C16H11BrN2
mdl
——
分子量
311.181
InChiKey
WYJFINDNTKXFR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4-bromophenyl)-2-phenylpyrimidineammonium hydroxide 、 copper(I) bromide 作用下, 以93%的产率得到5-(p-aminophenyl)-2-phenyl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Polycyclic rod-shaped azo dyes based on aminophenylpyrimidines
    摘要:
    DOI:
    10.1007/bf01164793
  • 作为产物:
    描述:
    苄脒盐酸盐N-(2-(4-bromophenyl)-3-(dimethylamino)allylidene)-N-methylmethanaminium perchlorate吡啶 作用下, 反应 12.0h, 以74%的产率得到5-(4-bromophenyl)-2-phenyl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Oligo(diazaphenyls). Tailor-Made Fluorescent Heteroaromatics and Pathways to Nanostructures
    摘要:
    苯并、联苯、四苯、五苯、六苯、七苯、八苯、九苯、十苯和十二苯的寡氮杂衍生物以及聚(嘧啶亚苯基亚苯)可以从易得的乙烯胺盐和胺或N,N,N'-三(三甲基硅基)胺合成。通过改变N原子的数量和位置,这些体系的荧光可以在广泛的光谱范围内调节。寡(二氮苯)在热和光化学上是稳定的,比寡苯更容易还原,在强酸中可以以任意速率溶解,并且在溶液中以及固态中显示强烈的蓝色荧光。
    DOI:
    10.1055/s-1997-14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olymeric, phosphorescent, organically semi-conductive emitter materials based on perarylated boranes, method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thereof
    申请人:Kanitz Andreas
    公开号:US20070191587A1
    公开(公告)日:2007-08-16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luminescent compounds with semi-conducting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ir use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The compounds are copolymers comprising a metal complex with a central atom from subgroup 8 of 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本发明涉及具有半导体性质的发光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生产和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使用。这些化合物是共聚物,包括来自元素周期表第8亚族的中心原子的属配合物。
  • BOLLER A.; COREGHETTI M.; SCHERRER H., Z. NATURFORSCH., 1978, B33, NO 4, 433-438
    作者:BOLLER A.、 COREGHETTI M.、 SCHERRER H.
    DOI:——
    日期:——
  • US7858724B2
    申请人:——
    公开号:US7858724B2
    公开(公告)日:2010-12-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