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新贝母碱 | 98243-57-3

中文名称
新贝母碱
中文别名
湖贝甲素
英文名称
delavine
英文别名
hupehenine;(1R,2S,6S,9S,10R,11R,14S,15S,17R,18S,20S,23R,24S)-6,10,23-trimethyl-4-azahexacyclo[12.11.0.02,11.04,9.015,24.018,23]pentacosane-17,20-diol
新贝母碱化学式
CAS
98243-57-3
化学式
C27H45NO2
mdl
——
分子量
415.66
InChiKey
NEMWYOKGHGSVSC-MSSYMPD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81-182 °C
  • 沸点:
    538.0±35.0 °C(Predicted)
  • 密度:
    1.1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5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43.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制备方法与用途

湖北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微苦、凉,入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及散结之功效。1991年湖北贝 母被部颁中药材标准收载,现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中,发展成为仅次于浙贝母的第二大主流品种,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是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于湖北恩施、建始,宣恩、利川、五峰、宜昌等县市。湖北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微苦、凉,入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及散结之功效。1991年湖北贝 母被部颁中药材标准收载,现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中,发展成为仅次于浙贝母的第二大主流品种,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是常用中药品种之一。Hupehenine 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异甾类生物碱,是 Fritillariae Bulbus 中主要的止咳成分。
化学性质 
白色结晶粉末,溶于甲醇,来源于湖贝母。
用途 
湖贝碱甲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用途 
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
药理药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新贝母碱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三乙胺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3-yl furan-2-carboxylate-5,6-anhydrohupehenine
    参考文献:
    名称:
    Isosteroidal alkaloids from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lkaloid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cytotoxic agents
    摘要:
    DOI:
    10.1016/j.steroids.2021.108929
  • 作为产物:
    描述:
    delavin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生成 新贝母碱
    参考文献:
    名称: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new alkaloids from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摘要:
    Two new D/E cis-5α-cevanine alkaloids, delavine (1) and delavinone (2), which lack a hydroxyl group at C-20, have been isolated together with imperialine from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Liliaceae). The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of 2 also has been accomplished.
    DOI:
    10.1248/cpb.33.26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EE, PING;KITAMURA, YUKIE;KANEKO, KOH;SHIRO, MOTOO;XU, GUO-JUN;CHEN, YUH-+, CHEM. AND PHARM. BULL., 36,(1988) N1, C. 4316-4329
    作者:LEE, PING、KITAMURA, YUKIE、KANEKO, KOH、SHIRO, MOTOO、XU, GUO-JUN、CHEN, YUH-+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