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8-bis(N-BOC-amino)-2,7-octanediyl dimethanesulfonate | 848571-8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8-bis(N-BOC-amino)-2,7-octanediyl dimethanesulfonate
英文别名
[1,8-Bis[(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amino]-7-methylsulfonyloxyoctan-2-yl] methanesulfonate
1,8-bis(N-BOC-amino)-2,7-octanediyl dimethanesulfonate化学式
CAS
848571-85-7
化学式
C20H40N2O10S2
mdl
——
分子量
532.677
InChiKey
WQKILRVJGMDDA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
  • 拓扑面积:
    180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8-bis(N-BOC-amino)-2,7-octanediyl dimethanesulfonate氢氧化钾氧气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6.0h, 生成 3,8,11,16-tetrakis(aminomethyl)-1,2,9,10-tetrathia-cyclohexadecane tetrakis(trifluoroacetic acid) salt
    参考文献:
    名称:
    3,8,11,16-四(氨基甲基)-1,2,9,10-四硫代-环十六烷四三氟乙酸:新型硫代二胺的合成前体
    摘要:
    二胺已被证明是有机化学中的通用中间体。然而,在不改变二胺官能度的情况下,很少有二胺可以被添加到有机和无机载体上。我们报告了3,8,11,16-四-(N -BOC-氨基甲基)-1,2,9,10-四硫代-环十六烷(2)和3,8,11,16-四(氨基甲基)的合成-1,2,9,10四硫-cyclohexadecane四三氟乙酸(3),潜在的前体到1,8-二氨基- 2,7-辛二硫醇(4)。在4的二胺主链内掺入硫醇单元可使该化合物连接到有机和无机支架上。光谱和化学数据表明1,8-双(N-BOC-氨基)-2,7-双(乙酰硫基)辛烷(16)产生了16元的双二硫键2而不是8元环的二硫烷17。
    DOI:
    10.1016/j.tet.2004.12.030
  • 作为产物:
    描述:
    1,8-bis(N-BOC-amino)-2,7-octanediol甲基磺酰氯吡啶 作用下, 以95%的产率得到1,8-bis(N-BOC-amino)-2,7-octanediyl dimethanesulf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3,8,11,16-四(氨基甲基)-1,2,9,10-四硫代-环十六烷四三氟乙酸:新型硫代二胺的合成前体
    摘要:
    二胺已被证明是有机化学中的通用中间体。然而,在不改变二胺官能度的情况下,很少有二胺可以被添加到有机和无机载体上。我们报告了3,8,11,16-四-(N -BOC-氨基甲基)-1,2,9,10-四硫代-环十六烷(2)和3,8,11,16-四(氨基甲基)的合成-1,2,9,10四硫-cyclohexadecane四三氟乙酸(3),潜在的前体到1,8-二氨基- 2,7-辛二硫醇(4)。在4的二胺主链内掺入硫醇单元可使该化合物连接到有机和无机支架上。光谱和化学数据表明1,8-双(N-BOC-氨基)-2,7-双(乙酰硫基)辛烷(16)产生了16元的双二硫键2而不是8元环的二硫烷17。
    DOI:
    10.1016/j.tet.2004.12.0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f a mitomycin dimer containing an eight-membered cyclic disulfide
    作者:Hyun Jung Park、Jae Jin Kim、Hyoung Rae Kim、Eun Kyung Lee、Eun Sook Kim、Choon Sik Jeong、Aree Moon、Sang Hyup Lee
    DOI:10.1016/j.bmc.2011.05.020
    日期:2011.7
    intermediate, cyclic disulfide (11), along with the reference diol mitomycin 7-N,7′-N′-(2″,7″-dihydroxy-1″,8″-octanediyl)bismitomycin C (23) which does not contain the disulfide unit. We found that 8 underwen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nucleophilic activ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Et3P compared with 23, and that the disulfide unit in 8 played a key role for the nucleophilic activa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二聚体DNA烷基化剂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与它们的单体剂相比,预计这些化合物可提供至少两个反应位点,因此可产生更高平的DNA链间交联(DNA ISC)加合物。我们报告了一种新型丝裂霉素二聚体7- N,7'- N '-(1“,2” -dithiocanyl-3“,8”-二甲烯基)bismitomycin C(8)的合成和机理研究,元环二硫化物。丝裂霉素需要事先激活(即转化为良好的亲电试剂)以进行DNA内含,因此8旨在进行容易的亲核激活并产生更高平的DNA ISC。该功能的核心是8中的环状二键。预期适当的亲核试剂对二键的裂解将连续产生两个醇,这些醇可能通过分子内环化成奎宁环而触发二聚体中两个丝裂霉素环的活化。化合物8从丝裂霉素A(合成1)和所述关键中间体,环状二硫化物(11),与所述参考二醇丝裂霉素沿7- Ñ,7'- Ñ ' - (2“,7” -二羟基- 1“,8 ″辛烷二基)双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