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3-carbamimidoylguanidino)benzenesulfonamide hydrochloride salt | 4751-9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3-carbamimidoylguanidino)benzenesulfonamide hydrochloride salt
英文别名
1-(4-sulfamoyl-phenyl)-biguanide; hydrochloride;1-(4-Sulfamoyl-phenyl)-biguanid; Hydrochlorid;1-(diaminomethylidene)-2-(4-sulfamoylphenyl)guanidine;hydrochloride
4-(3-carbamimidoylguanidino)benzenesulfonamide hydrochloride salt化学式
CAS
4751-94-4
化学式
C8H12N6O2S*ClH
mdl
——
分子量
292.749
InChiKey
IRYYQEPFNMBPD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2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双胍类和双胍类磺胺类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最近,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和丁酰胆碱酯酶 (BChE) 的抑制作用已成为药物干预各种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肥胖症)的有希望的方法。双胍和磺胺类药物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使这些化合物变得重要。本研究合成了一系列双胍类化合物(1-4)及其磺胺类衍生物(1a-4a),并通过分析和光谱方法阐明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4的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和丁酰胆碱酯酶 (BChE) 抑制特性。发现这些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特性。在测试的化合物中,确定结构中含有苯甲酰胺的磺酰胺化合物表现出更高的活性(IC50 138.47 µM) 与其他化合物相比,AChE 抑制。
    DOI:
    10.1016/j.molstruc.2022.132817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聚氰胺磺胺盐酸 作用下, 以 正丁醇 为溶剂, 以40 %的产率得到4-(3-carbamimidoylguanidino)benzenesulfonamide hydrochloride salt
    参考文献:
    名称:
    碳酸酐酶抑制剂在猪视网膜动脉中的血管舒张作用需要膜通透性
    摘要:
    先前已经证明,各种碳酸酐酶抑制剂 (CAI) 可以在预收缩的视网膜小动脉节段中诱导血管舒张,尽管具有不同的功效和效力。由于迄今为止测试的 CAI 能够渗透细胞膜并抑制酶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亚型,因此尚不清楚细胞外或细胞内亚型或机制是否介导了它们的血管舒张作用。通过细线 myography,我们测试了四种新 CAI 对预收缩视网膜小动脉段壁张力的影响,这些小动脉段明显不进入细胞膜,但对 CA 的细胞溶质和膜结合亚型具有高亲和力。在 10-6 M 到 10-3 M 之间的浓度下,四种膜不透性 CAI 中没有一种对小动脉壁张力有任何显着影响,而膜渗透剂 CAI 苯甲酰胺 (10-3 M) 完全扩张了所有测试的小动脉段。这表明 CAI 通过位于血管细胞细胞质中的细胞机制充当血管扩张剂。
    DOI:
    10.3390/ijms240981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biguanids and biguanid-sulfonamides as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作者:Özge Güngör、Muhammet Köse
    DOI:10.1016/j.molstruc.2022.132817
    日期:2022.7
    hopeful approach for pharmacological interference in various disorders such as epilepsy, Alzheimer's, Parkinson's disease and obesity. The 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biguanidines and sulfonamides have made the compounds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biguanidine compounds (1–4) and their sulphonamide derivatives(1a-4a)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analytical
    最近,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和丁酰胆碱酯酶 (BChE) 的抑制作用已成为药物干预各种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肥胖症)的有希望的方法。双胍和磺胺类药物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使这些化合物变得重要。本研究合成了一系列双胍类化合物(1-4)及其磺胺类衍生物(1a-4a),并通过分析和光谱方法阐明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4的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和丁酰胆碱酯酶 (BChE) 抑制特性。发现这些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特性。在测试的化合物中,确定结构中含有苯甲酰胺的磺酰胺化合物表现出更高的活性(IC50 138.47 µM) 与其他化合物相比,AChE 抑制。
  • Membrane Permeability Is Required for the Vasodilatory Effect of 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 in Porcine Retinal Arteries
    作者:Thor Eysteinsson、Andrea García-Llorca、Arnar Oessur Hardarson、Daniela Vullo、Fabrizio Carta、Claudiu T. Supuran
    DOI:10.3390/ijms24098140
    日期:——
    high affinity to both cytosolic and membrane-bound isoforms of CA. A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10−6 M to 10−3 M, none of the four membrane impermeant CAIs had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arteriolar wall tension, while the membrane permeant CAI benzolamide (10−3 M) fully dilated all arteriolar segments tested. This suggests that CAI act as vasodilators through cellular mechanisms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先前已经证明,各种碳酸酐酶抑制剂 (CAI) 可以在预收缩的视网膜小动脉节段中诱导血管舒张,尽管具有不同的功效和效力。由于迄今为止测试的 CAI 能够渗透细胞膜并抑制酶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亚型,因此尚不清楚细胞外或细胞内亚型或机制是否介导了它们的血管舒张作用。通过细线 myography,我们测试了四种新 CAI 对预收缩视网膜小动脉段壁张力的影响,这些小动脉段明显不进入细胞膜,但对 CA 的细胞溶质和膜结合亚型具有高亲和力。在 10-6 M 到 10-3 M 之间的浓度下,四种膜不透性 CAI 中没有一种对小动脉壁张力有任何显着影响,而膜渗透剂 CAI 苯甲酰胺 (10-3 M) 完全扩张了所有测试的小动脉段。这表明 CAI 通过位于血管细胞细胞质中的细胞机制充当血管扩张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