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H-Benzoimidazol-2-yl)-2,2,2-trifluoro-acetamide | 80007-9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H-Benzoimidazol-2-yl)-2,2,2-trifluoro-acetamide
英文别名
N-(1H-benzimidazol-2-yl)-2,2,2-trifluoroacetamide
N-(1H-Benzoimidazol-2-yl)-2,2,2-trifluoro-acetamide化学式
CAS
80007-99-4
化学式
C9H6F3N3O
mdl
MFCD01341648
分子量
229.161
InChiKey
DEBMOHFVGJVHL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1
  • 拓扑面积:
    57.8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1H-Benzoimidazol-2-yl)-2,2,2-trifluoro-acetamide劳森试剂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66%的产率得到N-(1H-benzimidazol-2-yl)-2,2,2-trifluoroethanethio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1H-苯并[d]咪唑的2-酰氨基和2-硫酰氨基衍生物作为抗微管蛋白剂的合成、杀真菌活性和分子对接
    摘要:
    这项工作涉及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杀真菌活性的合成和评价,苯并咪唑衍生物是商业抗微管蛋白杀真菌剂的结构类似物。制备了许多2-氨基-1H-苯并[ d ]咪唑的N-酰基和N-硫酰基衍生物,研究了它们对13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对大多数研究菌株最具活性的化合物是3a、4l和4o,这些化合物的 EC 50值在 2.5–20 μg/mL 范围内。化合物3a对P. infestans表现出最高的活性菌株,其生长不受多菌灵抑制。所研究的苯并咪唑的各种互变异构形式的配体 - 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与B. cinerea、F. oxysporum和P. infestans的 β-微管蛋白的同源模型进行了建模。诱导拟合对接已用于模拟。获得的数据表明苯并咪唑杀菌剂可能以带有双环外 C=N 键的互变异构形式与“诺考达唑腔”中的 β-微管蛋白结合。本研究还揭示了苯并咪唑与氨基酸残基 Val236 以及 Glu198 残基形成氢键的重要性。
    DOI:
    10.1021/acs.jafc.1c03325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氨基苯并咪唑三氟乙酸酐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96%的产率得到N-(1H-Benzoimidazol-2-yl)-2,2,2-trifluoro-acet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1H-苯并[d]咪唑的2-酰氨基和2-硫酰氨基衍生物作为抗微管蛋白剂的合成、杀真菌活性和分子对接
    摘要:
    这项工作涉及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杀真菌活性的合成和评价,苯并咪唑衍生物是商业抗微管蛋白杀真菌剂的结构类似物。制备了许多2-氨基-1H-苯并[ d ]咪唑的N-酰基和N-硫酰基衍生物,研究了它们对13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对大多数研究菌株最具活性的化合物是3a、4l和4o,这些化合物的 EC 50值在 2.5–20 μg/mL 范围内。化合物3a对P. infestans表现出最高的活性菌株,其生长不受多菌灵抑制。所研究的苯并咪唑的各种互变异构形式的配体 - 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与B. cinerea、F. oxysporum和P. infestans的 β-微管蛋白的同源模型进行了建模。诱导拟合对接已用于模拟。获得的数据表明苯并咪唑杀菌剂可能以带有双环外 C=N 键的互变异构形式与“诺考达唑腔”中的 β-微管蛋白结合。本研究还揭示了苯并咪唑与氨基酸残基 Val236 以及 Glu198 残基形成氢键的重要性。
    DOI:
    10.1021/acs.jafc.1c033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benzimidazol-2-yl-N'-sulfonyl acetamidines
    作者:Nadezhda A. Rupakova、Vasiliy A. Bakulev、Uwe Knippschild、Balbina García-Reyes、Oleg S. Eltsov、Grigoriy P. Slesarev、Nikolai Beliaev、Pavel A. Slepukhin、Lydia Witt、Christian Peifer、Tetyana V. Beryozkina
    DOI:10.24820/ark.5550190.p010.200
    日期:——
    N-Sulfonyl-N'-benzimidazol-2-yl acetamidines have been designed as CK1 inhibitors. Binding modes in the ATP pocket of CK1 were determined by molecular modeling. The synthetic approach involves sequential acylation of 2-aminobenzimidazoles followed by reaction of amides with Lawesson’s reagent and iminosulfonylation of thioamides with sulfonyl azides. The iminosulfonyl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boiling
    N-磺酰基-N'-苯并咪唑-2-基乙脒被设计为CK1抑制剂。CK1 ATP 袋中的结合模式由分子模型确定。合成方法包括 2-氨基苯并咪唑的顺序酰化,然后酰胺与劳森试剂反应,硫代酰胺与磺酰叠氮化物的亚氨基磺酰化。亚氨基磺酰化在沸腾的乙醇中进行,叠氮化物和硫代酰胺的比例相等。测试合成的化合物在体外抑制 CK1 同种型和抑制肿瘤细胞系生长的能力。在合成的化合物中,有两种产物对 CK1δ 和 CK1ε 表现出抑制能力。
  • VIGORITA M. G.; FICARRA R.; FICARRA P.; TOMASSINI A., BOLL. CHIM. FARM., 1981, 120, NO 5, 278-285
    作者:VIGORITA M. G.、 FICARRA R.、 FICARRA P.、 TOMASSINI A.
    DOI:——
    日期:——
  • Synthesis, Fungicidal Activity, and Molecular Docking of 2-Acylamino and 2-Thioacylamino Derivatives of 1<i>H</i>-benzo[<i>d</i>]imidazoles as Anti-Tubulin Agents
    作者:Konstantin L. Obydennov、Tatiana A. Kalinina、Nadezhda A. Galieva、Tetyana V. Beryozkina、Yue Zhang、Zhijin Fan、Tatiana V. Glukhareva、Vasiliy A. Bakulev
    DOI:10.1021/acs.jafc.1c03325
    日期:2021.10.13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fungicidal activity of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which are structural analogues of commercial anti-tubulin fungicides. A number of N-acyl and N-thioacyl derivatives of 2-amino-1H-benzo[d]imidazole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13 strains of phytopathogenic fungi was studied.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against the majority of
    这项工作涉及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杀真菌活性的合成和评价,苯并咪唑衍生物是商业抗微管蛋白杀真菌剂的结构类似物。制备了许多2-氨基-1H-苯并[ d ]咪唑的N-酰基和N-硫酰基衍生物,研究了它们对13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对大多数研究菌株最具活性的化合物是3a、4l和4o,这些化合物的 EC 50值在 2.5–20 μg/mL 范围内。化合物3a对P. infestans表现出最高的活性菌株,其生长不受多菌灵抑制。所研究的苯并咪唑的各种互变异构形式的配体 - 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与B. cinerea、F. oxysporum和P. infestans的 β-微管蛋白的同源模型进行了建模。诱导拟合对接已用于模拟。获得的数据表明苯并咪唑杀菌剂可能以带有双环外 C=N 键的互变异构形式与“诺考达唑腔”中的 β-微管蛋白结合。本研究还揭示了苯并咪唑与氨基酸残基 Val236 以及 Glu198 残基形成氢键的重要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