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方面,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值为9550 mg/kg,雌性为10233 mg/kg;小鼠的相应数值在10070~11092 mg/kg之间。大鼠经皮接触的LD50值大于5000 mg/kg。该物质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且未表现出致突变性。鲤鱼LC50为92 mg/L。
化学性质上,纯品呈白色结晶状,熔点在117.5~118.5℃之间,在220℃下加热30分钟后分解,20℃时的蒸气压小于1.3×10-9Pa。其溶解度分别为:1,4-二噁烷中256 g/L、乙酸乙酯中118 g/L、乙醇中14 g/L、己烷中0.6 g/L以及水中的0.056 mg/L。该物质在氯甲烷和苯中稳定,在甲醇及1,4-二氧六环中不稳定,且在水中迅速分解;土壤中半衰期为10~20天。
用途方面,吡唑特是一种选择性的吡唑类除草剂,通过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来杀死杂草。它适用于稻田中的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对稻、稗具有选择性作用,在野稗、鸭舌草、节节菜及牛毛毡、萤蔺、窄叶泽泻等幼苗期通过根部吸收抑制其生长。该物质能与多种除草剂混用以提高效果,如与杀草隆、抑草磷和丁草胺混用时,施药量为每公顷3 kg有效成分,在保水条件下均匀撒施10%颗粒剂。
生产方法上,由1,3-二甲基吡唑酮-5与2,4-二氯苯甲酰氯在溶剂及碱存在下反应生成中间体——1,3-二甲基-4-(2,4-二氯代苯甲酰基)-5-羟基吡唑,再缩合对甲苯磺酰氯制得吡唑特。操作步骤如下:将164 mL叔丁醇、6 g中间体和10.4 g无水碳酸钾回流反应1小时;随后在回流条件下补加的叔丁醇与水带出的叔丁醇速度相等,2小时后,在15分钟内加入11.5 g对甲苯磺酰氯,继续回流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将滤饼与滤液除去溶剂后的残留物合并,用200 mL苯和100 mL水的混合液洗涤两次,分离出苯层并用水洗两次。苯层经过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脱苯,得到淡黄色粗品,并通过苯-己烷(1:1)溶液重结晶获得纯品。
文献报道,5-吡唑啉酮与2,4-二氯苯甲酰氯几乎定量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加速HCl的游离。5-苯甲酰氧基吡唑与5-吡唑啉酮的阴离子进行反应生成目标产物DTP的阴离子物。在碱金属碳酸盐存在下加热苯甲酰氧吡唑可获得高产率的DTP盐,同样也可通过使用苯甲酰化化合物获得该反应。使用等摩尔量的原料可以生成所需化合物。生成的DTP盐继续进行甲苯磺酰化步骤以制得吡唑特。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4-(2,4-二氯苯甲酰基)-1,3-二甲基-5-羟基吡唑 | 4-(2,4-dichlorobenzoyl)-2,5-dimethyl-1H-pyrazol-3-one | 58010-98-3 | C12H10Cl2N2O2 | 285.13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4-(2,4-二氯苯甲酰基)-1,3-二甲基-5-羟基吡唑 | 4-(2,4-dichlorobenzoyl)-2,5-dimethyl-1H-pyrazol-3-one | 58010-98-3 | C12H10Cl2N2O2 | 28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