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dichloro-6-(n-hexadecylamino)pyrimidine-5-carbaldehyde | 1482522-0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dichloro-6-(n-hexadecylamino)pyrimidine-5-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
2,4-dichloro-6-(n-hexadecylamino)pyrimidine-5-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1482522-06-4
化学式
C21H35Cl2N3O
mdl
——
分子量
416.434
InChiKey
YQZJVNXYAYEPA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9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17.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6
  • 拓扑面积:
    54.88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dichloro-6-(n-hexadecylamino)pyrimidine-5-carbaldehyde四丁基碘化铵potassium hydrogen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5%的产率得到2-(L-alanine-N-n-hexadecylamino)-4-chloro-6-(n-hexadecylamino)pyrimidine-5-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基于氨基酸的手性间隔基的选择诱导亲脂性嘧啶衍生物的自组装中的超分子手性
    摘要:
    基于2,4,6-三氯-嘧啶-5-甲醛的手性氨基酸衍生物,合成了一个新的超分子有机胶凝剂家族。L-丙氨酸被掺入作为嘧啶核和长烃尾部之间的间隔基,以比较手性和氢键合与非手性类似物的影响。还通过引入L来研究芳族部分在手性间隔基上的作用。-苯丙氨酸部分。除了圆二色性(CD)研究以外,还通过浓度依赖的FTIR和UV / Vis光谱学探测了导致手性自组装的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与温度和浓度有关的CD光谱归因于β片型H键网络的形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检查了冻干凝胶中分子的形态和排列。通过扩展构象中的能量最小化来计算每个分子系统的长度,并与小角度XRD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类胶凝剂分子采用层状组织。偏振光学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明,这些分子的固态相行为完全取决于其氨基酸间隔基的选择。流变学研究阐明了基于
    DOI:
    10.1002/chem.201300605
  • 作为产物:
    描述:
    十六胺2,4,6-三氯-5-嘧啶甲醛四丁基碘化铵potassium hydrogen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5%的产率得到2,4-dichloro-6-(n-hexadecylamino)pyrimidine-5-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基于氨基酸的手性间隔基的选择诱导亲脂性嘧啶衍生物的自组装中的超分子手性
    摘要:
    基于2,4,6-三氯-嘧啶-5-甲醛的手性氨基酸衍生物,合成了一个新的超分子有机胶凝剂家族。L-丙氨酸被掺入作为嘧啶核和长烃尾部之间的间隔基,以比较手性和氢键合与非手性类似物的影响。还通过引入L来研究芳族部分在手性间隔基上的作用。-苯丙氨酸部分。除了圆二色性(CD)研究以外,还通过浓度依赖的FTIR和UV / Vis光谱学探测了导致手性自组装的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与温度和浓度有关的CD光谱归因于β片型H键网络的形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检查了冻干凝胶中分子的形态和排列。通过扩展构象中的能量最小化来计算每个分子系统的长度,并与小角度XRD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类胶凝剂分子采用层状组织。偏振光学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明,这些分子的固态相行为完全取决于其氨基酸间隔基的选择。流变学研究阐明了基于
    DOI:
    10.1002/chem.2013006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