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N-(propynyl)-11,11′-disulphanediyl diundecanoic acid diamide | 1443013-28-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N-(propynyl)-11,11′-disulphanediyl diundecanoic acid diamide
英文别名
11-[[11-oxo-11-(prop-2-ynylamino)undecyl]disulfanyl]-N-prop-2-ynylundecanamide
bis-N-(propynyl)-11,11′-disulphanediyl diundecanoic acid diamide化学式
CAS
1443013-28-2
化学式
C28H48N2O2S2
mdl
——
分子量
508.833
InChiKey
FXAAUEWFFDIXO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2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2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9
  • 拓扑面积:
    109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2-氨基乙基)-O'-(2-叠氮乙基)戊乙二醇bis-N-(propynyl)-11,11′-disulphanediyl diundecanoic acid diamidecopper(l) iod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78%的产率得到bis-{N-[(20-amino-hexaethylene glycolyl)-1H-[1,2,3]-triazole-4-yl-methyl]}-11,11′-disulphanediyl diundecanoic acid di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A ‘dual click’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bioselective, glycosylat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as glycocalyx models
    摘要:
    用特定糖图案装饰的固体表面可以作为化学和结构高度复杂的真核细胞糖萼的模型。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金上自组装单层的方法,该方法以三步方式构建,以模块化方式提供坚实的基础、生物排斥性的低聚乙二醇部分和特定的碳水化合物末端。在不同的反应序列中,具有两个连续“点击反应”(铜 (I) 催化的炔烃与叠氮化物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以及异硫氰酸酯与胺的硫脲桥联反应)的反应序列直接正如红外吸收反射光谱和椭圆光度法所证明的那样,SAM™ 上的结果是最致密的层。作为“现实生活”测试,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表面用于细菌粘附实验。这里可以清楚地证明 SAM 中部的生物排斥性以及与碳水化合物末端的特异性结合。
    DOI:
    10.1039/c3ob40386f
  • 作为产物:
    描述:
    双(10-羧癸基)二硫化物炔丙胺N,N-二异丙基乙胺Methanaminium,N-[(dimethylamino)(3H-1,2,3-triazolo[4,5-b]pyridin-3-yloxy)methylene]-N-methyl-, hexafluorophosphate(1-)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08h, 以80%的产率得到bis-N-(propynyl)-11,11′-disulphanediyl diundecanoic acid di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A ‘dual click’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bioselective, glycosylat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as glycocalyx models
    摘要:
    用特定糖图案装饰的固体表面可以作为化学和结构高度复杂的真核细胞糖萼的模型。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金上自组装单层的方法,该方法以三步方式构建,以模块化方式提供坚实的基础、生物排斥性的低聚乙二醇部分和特定的碳水化合物末端。在不同的反应序列中,具有两个连续“点击反应”(铜 (I) 催化的炔烃与叠氮化物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以及异硫氰酸酯与胺的硫脲桥联反应)的反应序列直接正如红外吸收反射光谱和椭圆光度法所证明的那样,SAM™ 上的结果是最致密的层。作为“现实生活”测试,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表面用于细菌粘附实验。这里可以清楚地证明 SAM 中部的生物排斥性以及与碳水化合物末端的特异性结合。
    DOI:
    10.1039/c3ob40386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