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6-(2-phenylprop-2-enoyl)-1,2,3,4-tetrahydropyridine-1-carboxylate | 943344-1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6-(2-phenylprop-2-enoyl)-1,2,3,4-tetrahydropyridine-1-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methyl 6-(2-phenylprop-2-enoyl)-3,4-dihydro-2H-pyridine-1-carboxylate
methyl 6-(2-phenylprop-2-enoyl)-1,2,3,4-tetrahydropyridine-1-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943344-16-9
化学式
C16H17NO3
mdl
——
分子量
271.316
InChiKey
MIRBZZUMGNNKJ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46.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6-(2-phenylprop-2-enoyl)-1,2,3,4-tetrahydropyridine-1-carboxylatescandium tris(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64%的产率得到methyl 7-oxo-6-phenyl-2,3,4,5,6,7-hexahydro-1H-[1]pyrindine-1-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路易斯酸催化 Nazarov 反应制备环戊稠合 N-、O-和 S-杂环
    摘要:
    内酰胺、内酯和硫代内酯衍生的乙烯基三氟甲磺酸酯和烯基硼酸之间的羰基化偶联产物是路易斯酸催化的纳扎罗夫反应的合适底物。用于 Nazarov 反应的最有效的路易斯酸是 1,2-二氯乙烷中的三氟甲磺酸钪 (III) 和三氟甲磺酸铟 (III) (3-15 mol%),它们以中等至优异的产率 (53-86%) 提供 Nazarov 产物. 电环化速率还取决于杂原子(N、O、S)和 N-保护基团。总的来说,整个过程是快速合成六氢[1]吡啶、-环戊[B]吡喃和-环戊[B]噻喃,因为它们形成了几种天然分子的结构核心,因此值得关注。
    DOI:
    10.1055/s-2007-965965
  • 作为产物:
    描述:
    1-(methoxycarbonyl)-2-piperidone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双(三甲基硅烷基)氨基钾三苯基膦 、 ce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78.0~22.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22.5h, 生成 methyl 6-(2-phenylprop-2-enoyl)-1,2,3,4-tetrahydropyridine-1-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内酰胺-、内酯-和硫内酯-衍生的烯醇三氟甲磺酸酯的羰基化铃木-宫浦偶联反应合成不对称二烯酮
    摘要:
    报道了对烯醇三氟甲磺酸酯与烯基硼酸的羰基化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不对称二烯酮的深入研究。发现能够在室温下、在 1 个大气压的 CO 压力下将衍生自内酰胺、内酯和硫代内酯(即分别为环烯酮胺醛、缩醛和硫代缩醛三氟甲磺酸酯)的结构不同的烯醇三氟甲磺酸酯与各种烯基硼酸偶联的条件。 –5 % 钯催化剂;羰基化产物的总产率为 50-86%。该方法允许收敛和快速制备可用于共轭加成和纳扎罗夫反应的底物。(©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7)
    DOI:
    10.1002/ejoc.20060108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